蜂蛰伤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大鱼一部写给成年人的童话,以父亲的角
TUhjnbcbe - 2023/9/1 0:07:00
北京治疗痤疮好医院 https://m-mip.39.net/m/mipso_8578725.html

有一个神神叨叨的父亲,一开口就有说不完的离奇故事,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吗?

并不见得,当那些故事被讲述了千百遍之后,无论故事是真是假都会让人腻烦,而孩子也在那段时光里悄无声息的长大,不再崇拜、甚至开始讨厌那个“废话”很多的爸爸……

《大鱼》就是这样一部片子,以童话般美好的故事去讲述现实生活中父子之间的疏离与和解。影片极具蒂姆·伯顿的个人风格,《大鱼》和《剪刀手爱德华》、《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等作品一样是电影作品里独树一帜的存在。

《大鱼》剧照

导演蒂姆·伯顿善于隐喻和象征,他讲述的故事有一种哥特式的梦幻,情节在真假虚实间推进,场景飘渺奇幻,剧情看似夸张离奇,又总是在很细腻的地方扎到人心里,泛起细小的无奈和悲伤。

《大鱼》是一部讲述父子亲情的电影,又远远不止如此。它更像是一部写给成年人的童话,在现实乏味的真相里,从父子的角度去诠释生活本身所具有的诗意。

一、始于父爱,不止于父爱

开始是威尔渴望了解真实的父亲,随着愈发接近他想要了解的真相,电影基调却变得愈发悲伤。父亲讲了一辈子的童话,童话在父亲去世时结束,随之而去的是不可再拥有的深沉父爱。而一直强烈渴望真实、排斥父亲那些老套故事的儿子,选择以童话的方式给父亲的一生画上圆满的句点。

父亲爱德华与儿子威尔

1.父亲的童话:抵抗现实,平凡中建构的伟大两种出生你会选择哪一种?一是出生那天父亲曾与传说中的大鱼进行激烈的搏斗,另一种是出生那天父亲在外出差。影片中的父亲爱德华无数次说起第一个情形,他绘声绘色地描述和大鱼有关的神奇故事,人人都爱听那个故事,除了他的儿子威尔。

父亲嘴里的那些故事威尔听了太多遍,当父亲一再在人前宣扬那些没有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儿子认为这是一种丢脸,他与父亲冷战三年没有说话。

一个夸夸其谈的父亲,一个失去耐心的儿子,这在现实中比比皆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爱德华只是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儿子,让诗意和浪漫一直包裹着自己的儿子。他对生活中的人进行加工,赋予每个人一层奇幻的童话色彩,只是为了抵抗现实生活的平淡乏味,给孩子营造一个梦幻的世界。

威尔一直在追问,真相到底是怎样的?父亲爱德华却拒绝回答。这并不是出于怕自己的形象坍塌,当他受到孩子的嫌弃的时候,他树立的父亲形象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坍塌了。他选择承受孩子的误解,没有做出过多的解释——孩子想要的答案,会让他精心建构的童话世界坍塌,让孩子彻底置身于毫无悬念、死气沉沉的现实之中,这是爱德华不愿意见到的东西。

爱德华

影片中的父亲是天下所有平凡的、为生活奔波的、嘴硬心软的父亲的真实写照。他们以一种强势的、不容拒绝的姿态,笨拙地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给孩子,而其内心又是柔软温暖的,扛下风雨,只为让孩子向阳花开。

影片以爱德华的形象,细腻地诠释了父亲本凡人,父爱皆伟大。

2、人所追寻的并不只是真相本身《大鱼》以父亲的故事和儿子探查真相交叉讲述,在童话与现实之间切换,从父子之间的不同角度出发,隐喻各自内心的追寻。

威尔所追寻的其实并非真相本身,他虽然迫切地想要知道事实发生的真相,却不只是为了故事本身而是渴望了解自己的父亲。

因为父亲总是很忙,擅长做销售,工作忙忙碌碌,很少有时间在家,这对幼年时期的威尔来说十分没有安全感。“心理学认为,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父亲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父亲经常处于缺席状态,对孩子的心理是十分不利的。

威尔对自己的妻子说,自己甚至时常陷入怀疑,父亲不在的日子里他是否在别的地方有另一个家。在威尔的潜意识里,父亲缺席,等同于自己被父亲遗忘和抛弃,这是他无法面对的隐痛,这种隐痛以寻求真相真相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想要寻求认同感——来自父亲的认同感和自我人格的认同感。

威尔与妻子

同时威尔试图融合父亲所讲的故事和真相,也是在试图融合自己以为的父亲形象与真实的父亲形象,这是他与自己的博弈,是一个孩子在矫正自己对于父亲的认知,是他所的自我疗愈。

父亲爱德华又如何会不爱自己的儿子威尔呢?孩子是他与挚爱的爱情结晶,是他为之奔波的动力,是他对生活的美好念想。正是出于对威尔的爱和歉疚,他对威尔讲了一辈子的童话,作为父亲,他把对孩子的爱都藏在了美轮美奂的童话后面,让孩子在想起他时有美好的故事,让孩子学着诗意地看待生活与别离。

对于任何人而言,要真正袒露自己的内心都可能是一件难以开口的事情,尤其是两个大男人之间感情,往往是含蓄而内敛的,就算内心波涛汹涌,而表面也依然波澜不惊。爱德华与威尔之间,虽然一言一行都是爱,但出于自尊和克制,没有去把爱真正说出口。

父亲爱德华不是逃避给孩子一个真相,而是在给孩子建造一个真相,那就是父亲对孩子的爱,无论以何种形式、借助何种载体,爱就是真相本身,那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父与子,两个灵魂互相试探,中间隔着的那层窗户纸,不只是真相,而是想要了解对方的渴望。

二、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1.影片中的死亡哲学,其实是一种生的哲学人不可能预知自己死亡的细节,必然能预知到自己会死去这个事实;人无法决定怎样死去,但可以尽可能避免不理想的死亡方式。

不怕死本身就是一种生的勇气,有那样一种信念是,反复告诉自己不应该以自己不喜欢的方式死去,既然每个人都只有这一生,那就去冒险、去体验、去经历。

敢于去找可怕的女巫,敢于去和怪兽般的巨人谈判,敢于去走充满未知的小路,敢于全身心一生一世只爱一个人,敢于把心爱的事业坚持一生,敢于放弃小我的利益成全他人,敢于平静而理智的面对死亡。影片的最后,当爱德华以大鱼的身份回到河里,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幕,他见过的所有人都平和而微笑地目送他“回家”。

这不是对死亡进行美化,而是对生的哲学进行升华。因为他有热烈地活过,他给大家留下那么多美好的故事和回忆,他的一生就已经值得。影片中的“死”并不可怕,是因为“生”太过热烈,而死亡这件事情,作为生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发生。

如同村上春树所说,“死不死生的对立面,死本来就已包含在‘我’这一存在中。”

爱德华说自己从女巫眼里看到自己将以一种意料不到的方式死去,那种意想不到就是他所追求的东西。向死而生,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自由和生活的诗意,希望过一种无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人生。

2.理想与现实的抉择:心中的桃花源与世俗的温柔乡在《大鱼》里,爱德华两次出入丰都镇。

第一次:偶然,离开传说中小路有各种危险,不信邪的爱德华决定走小路去探索。被马蜂蛰、走进遍布蝙蝠、怪鸟和巨大蜘蛛的丛林,当他从蜘蛛网里挣脱出来,他来到了那个世外桃源般的小镇子丰都。“草地碧绿,天空蔚蓝,封堵真正棒。”连最才华横溢的诗人也在美丽的风景和温暖的人文里词穷。

丰都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理想之地,安宁平和,一切应有尽有。这与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述的场景别无二致,不同年代不同国籍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大同小异,寻求一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当爱德华第一次到达小镇时,小镇人说他到早了,显然是说他终将去到那个地方,或者说人人终将去到那个理想之地,那里不一定是指人死后要去的天堂,却是人人向往的、和天堂一样美好的桃花源。

世人一生碌碌,为的也不过如此,如果寻找到那样一个美好的地方,想必也就人生圆满,再无遗憾了。出乎意料的是爱德华没有选择留在那里,而是在载歌载舞中宣布离开的决定。相比起来,爱德华选择离开比他选择走小路更加需要勇气,这和我国的古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没有拥有过就没有失去一说,而放弃却比不去追求要难得多。爱德华选择离开小镇,是对现实的温柔乡进行抵抗。因为心中有更广阔的天地,哪怕等在前面的是艰难险阻,也义无反顾地挣脱眼前的舒适惬意。当满地都是六便士,爱德华选择了天上的月亮。

第二次:必然,离开多年之后,一条路将丰都这个桃源与外界连接,小镇遭受到毁灭性灾害。从前的安稳快乐不再,沦为了苍凉可怖的废墟。爱德华回丰都,以一己之力去抗衡现代社会对小镇的伤害。

爱德华是利他的,他为了小镇的人和小镇本身而回来。四处筹款,请求帮助,把一切复原,不求自己拥有什么,只是为了保存那样一个美好的地方。他不止给别人推销梦想,还给人们留下一个关于生活的田园般的构想。

“帮助让我感到快乐。”一个曾经的桃花源破碎了,有人选择放弃,然后开始新的征程,可是爱德华偏不。他要守护一方美好,为了那些可爱的人们。

当一切回归原状后,他却选择了离开了再次变得美丽和惬意的丰都。

对爱德华而言,第一次离开是追求小我的个人价值,第二次离开是成全大我,为都市保留一块净土,为人心保留一份美好。

留下还是离开?是选择心中的桃花源还是现实的温柔乡?只有A或者B两个答案的选项,背后却是一个人三观的映射。人会选择对自己更为重要的东西,爱德华选择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每个人都会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大鱼》里,有一个可以参考的答案,在人生的选择里,我们应尽量不留遗憾。

三、大鱼的含义?

1.他讲大鱼的故事,他就是大鱼,这个“他”既是爱德华,也是导演蒂姆·伯顿故事围绕大鱼展开,不在父亲爱德华的故事里,大鱼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小偷变成大鱼的传说、女巫关于大鱼的忠告、丰都镇的美人鱼幻象、涨水时在水底见到的大鱼,游泳池里的大鱼,以及爱德华重病期间像大鱼一般对于水的渴求……

在故事里,大鱼是真实的存在,在影片里大鱼是可视可触的真实存在,甚至让人分不清大鱼是真实存在于爱德华的故事里,还是影片里,还是真实的生活里。

《大鱼》本身是一个很美的故事,导演蒂姆·伯顿的讲述方式更美。影片从内而外都散发着让人意想不到的美,从开头到最后都给人意料不到的惊喜,它是一部让人欢乐的喜剧,又有些细腻的悲伤,它在讲述人人在家庭中会遇到的琐事,又如梦似幻。

导演蒂姆·伯顿

在蒂姆·伯顿的很多作品人物里,都多多多少有他自己的影子。与影片中的讲故事的爱德华有些相像,执导《大鱼》的蒂姆·伯顿以新奇角度讲故事,爱德华讲的故事已经十分离奇,蒂姆·伯顿讲故事更加技高一筹,因为他用讲故事的方式拍电影。

影片叙事十分特别,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形结构,而不是一条单线的叙事,这也就拓宽了影片的边界,有超出影片之外的把玩趣味。

从技巧到故事内容,以及影片内涵上来说,《大鱼》都能够代表蒂姆·伯顿,以及带来蒂姆·伯顿式独特的美的体验——新奇,奇幻,黑色幽默,细腻温情。

2.爱德华:讲故事的人成为故事的一部分,他的一生活成了一个童话“河里最大尾的鱼,永远不会被人捉到。”影片中的大鱼已经远远超出一条大鱼的意义,而是成为一个象征,代表着一种不可捉摸的虚幻,让人向往的传奇,是最最特别、最聪明的心里蹿升的力量和勇气。

大鱼剧照

故事是从爱德华的讲述开始的,却以他的儿子威尔的讲述结束,大鱼是在爱德华的故事里出现的,最后爱德华却是那条大鱼。从始至终,爱德华讲的都是他自己的故事,他向世人传达的一直都是自己的生活信念,对于生活,爱德华付之以绝对的投入和热情,如同他的爱情,一往而深。

波顿说:“他说故事,因为他无法忍受这无趣的地方。”真实故事随处发生,童话般美好的世界却总是遥不可及。

最后威尔接受了大鱼的故事,接受了父亲用心良苦的父爱,也接受了一种诗意的生活和教育态度。曾经他厌倦父亲和他的故事,后来他续写了那个故事,并绘声绘色地说给自己的孩子,就像他的父亲当年做的一样。

“养儿方知父母恩”,两代人之间的和解,是现实社会家庭里田园牧歌式的童话。

年轻时的爱德华

四、结语

父子之间的故事很多,父子亲情的电影很多,压抑感和距离感可能存在于每一段亲密关系中,难能可贵的是《大鱼》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试图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探寻一个解除两代人隔阂的途径。

如何去做好一个父亲,如何去做好一个孩子,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此之前,不可忽视的是理解的力量。家庭里的每个人有自己的角色和立场,往往忽略了对方的需求和心意,很多误会与遗憾就此产生。

《大鱼》的诗意和美好,远甚于童话。

*作者简介:空中行云,一个集爱与孤独于一身的女子,在梦与现实之间自说自话。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鱼一部写给成年人的童话,以父亲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