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丰收节的设立,使秋分这个节气更令人陶醉
TUhjnbcbe - 2023/6/6 21:49:00

有人说春天像活泼的少女,充满了生机。秋天像成熟的少妇,绚丽丰满又多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轮回转眼又是一秋。一年当中二十四个节气只有春分和秋分都是昼夜相等的。在我看来,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令人陶醉的节气。那种清雅的气韵,那份娴雅的从容,那种悠然的淡定,春分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而秋分阴在正东,阳在正西。秋分,八月中。

年少时,我在农村长大,成人后,由于工作关系,无数次地从田埂上走过,对乡村四季的变换感受很深。每当秋天来临,田野里到处是一片秋色。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东经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不同的是,春分被称为“天门开”,阳气升腾,从此天气越来越暖,而秋分被称为“地门闭”,阴气渐盛,从此天气越来越凉,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开始。农谚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秋分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吃月饼是祭月拜月的一种仪式。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不过由于秋分这一天在农历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月饼是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

天地大美不言,生活自有诗意。在文人墨客的眼中,秋分还赋予诗情画意。北宋文学家、诗人谢逸的《点绛唇·金气秋分》写道:“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这是一首描写秋分的好诗。其意思是,金秋已到了风清露冷、秋季过半的秋分时节。在凉凉的月光下,桂花香气飘得很远。遥想仙宫宴会,素衣霓裳翩翩起舞,仪仗飘飘,人影散乱,彻夜吹奏着昭华丝竹之声。这首诗告诉我们,秋分来临,秋已走到半途,它将由前半程的暖走到下半程的冷,早晚温差加大,大家要注意身体。同时,大自然中,满眼的绿色将会渐次显露出不同来,有的变黄,有的转红,有的将枯萎,有的会凋零。这些,就是秋分的意境,一点凉,一缕香,三分惆怅和忧伤。

我家的庭院里长有桂花、沉香、罗汉松、莫忧等树木,这些树木四季常青。秋分前后,除了莫忧树会掉少量的树叶之外,其他的很少见掉树叶。桂花树开花,散发出浓浓的香味,香樟树的香味较淡一点,且比较隐蔽,我不知道其香味从何而来。

秋分之后,阴气越来越占上风,是捕捉秋虫的好时机。秋分三候: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秋分之日“雷始收声”,雷二月阳中发声,阳光开始明媚。古语讲“秋分雷始收声。”雷声是天空中阳气盛的表现。秋分时节,阳气衰了,所以此时基本上听不到雷声了。雷收声,燕飞走,夜越来越长,秋水蹉跎逐渐凝滞。

农历八月阴中入地收声。蛰虫坯户:后五日,“蛰虫坯户”。“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坯户。”“坯”在这里是“培”的意思,虫类受到寒气驱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别残秋,准备冬眠。阳光随之衰微。前半秋,秋云逶迤,秋霞烂漫。后半秋,阴风四起,秋雨缠绵,秋虫残鸣。我小时候,与小伙伴们在村子里的断垣残壁或者杂草丛中,捕捉过蚂蚱和蟋蟀。斗蟋蟀是我儿时的一件趣事,同伴们常常玩得不亦乐乎。水始涸:再五日,“水始涸”,涸是干竭,水气的影响,春夏水长,到秋冬干涸。中秋之月,收获季节,利平、肃。此时天地平和,平和必肃静,肃静是萧瑟前提下的肃清,肃清才能恭敬。古人说,秋宜“冻足冻脑”,所谓“春捂秋冻”,其实是为顺应天时。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俗语云:稻黄一月,麦黄一夜。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秋分后,南方已经开始秋收了。阵阵秋风,飘来田野间稻谷与泥土的芳香气息,把成熟和秋气传送到远方,仿佛在催促那些在外奔波的农家兄弟回家收割。稻穗飘香,农人们忙收割,面对丰收的田野,他们的微笑在脸上闪烁。乡谣里唱道:“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应时。”农谚也说:“秋分无生田,准备动刀镰。”秋分时节。那沉甸甸的稻穗似乎还残留着稻花的香味,久久地弥漫在乡间田野。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农村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积极性高涨。我家分有十来亩水田和自留地,父母在自家的田地里辛勤地耕耘着。秋分过后,挂在我家后院里有金黄的玉米棒子,刚挖出来的红薯堆放在山坡自留地里的红薯,与路旁的秋菊相映成趣,与旷野的溪流动静相宜,构成了金秋时节最富张力的画面,而作为画面主体的父母这些农人,他们劳作的姿势千姿百态,渲染着这个“平分秋色”的生动节气。秋季里的中秋节,是农人们传统的一场节日盛宴,农人用蜜蜂般的辛劳,酿造着自己的节日。同嫦娥一道,分享丰收的喜悦。

秋分过了,后面便是寒露,藏在草丛里的蛐蛐、蚂蚱的啼叫声凄清缠绵鸣奏着生命的挽歌。秋蝉在树上鸣唱,山鸡在地上觅食;牛悠闲地甩着尾巴,但这时已没有牛虻的噬咬,那些未经霜煞的青草,被牛的舌头一一卷进自己的胃里,然后反刍成抵抗漫漫秋日的能量,旺盛的精力不减夏天。在五行中,秋分对应着金,“金曰从革”,“革”就是变革的意思。看着那萧萧的秋风卷起枯黄的落叶,我们就能感受到古人所讲的天空中一片肃杀之气的意境,所以《黄帝内经》提醒我们此时应“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就是说,你要使心志安逸宁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

秋分时节的太阳很美。太阳是万物之神,秋天的太阳更是诸神中的精灵。晨光辗转,开启一天的清凉宁静。清晨,我推开窗子,看到自东而西缓缓飘洒过来的阳光,是那么的清,那么的澈,那么的柔,那么的美。西边的天空上还悬着的明月,与阳光相映生辉。当我来到庭院里时,清晨的阳光悠然地升到天空上,悄悄地,缓缓地照在树梢上,洒在那层层密密的树叶里,飘进那树梢上的鸟巢里。小鸟醒了,叶子笑了,秋虫叫了,空中荡漾着小鸟委婉的歌声,飘拂着树叶爽朗的笑声,传送着秋虫低沉的鸣叫声。中午的太阳多了几分激情,她像一个优雅的舞娘,尽情地挥舞着长长的衣袖,拂荡着田野里庄稼身上的疲惫,拂扫了人们心中的乏与累。此时阳光虽然很辣,但是透亮而明澈,没有了难耐的潮湿与烦闷。傍晚的太阳则像一个不忍离去的含情脉脉的恋人,那么温柔,又是那么充满诗意。夕阳点点,余辉漫漫,难舍人间深情郎。

在秋分时节,我常常感觉到,秋阳用浅橙色柔丝样的阳光来问候我,又在凉若清水的空气中勾勒我的呼吸。我仰视几近透明的碧天,天色澄澈过一池秋水,纤尘不染。那是秋阳她灵魂的通透,藏着禅意,似要对世界表达一些理性的思索,淡然又执拗,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乡间田野常见到我的身影,一年四季景色各异。秋天,我心中装满秋色。倚秋窗纳凉,欲染霜。阵阵秋风瑟瑟,落叶落英,纷纷攘攘。若此时此刻撩拨一叶从容,于无声处,倾听皎洁的月光划过心的荷塘,或许本就是这样的孤寂,便决定不再理会忧伤的发梢,那些个折痕的日子,搁浅在左岸,静心守望。我喜欢在秋分这天仰望天空的淡云,看黄叶枯枝形成的风景。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是诗意。秋草,枯枝,枯叶,枯黄的生命。凝思的脚步,落进泥土里,宛如一粒种子。

秋天应该是四季中最有情怀的季节了。如果一个人心里有事,那么秋天在他看来一定是悲凉伤感的。如果一个人纯真无邪,那么他眼里的秋天就只有丰收和喜悦。其实秋天是浪漫的,是唯美的。她融合了感性的色彩和理性的沉静,既有成熟的风韵,又有洒脱的禅境。她是诗,是画,是流动的音乐。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昼夜平分,秋高气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踏秋赏景的大好时机。有了秋分节气里八月十五这个甜蜜的节日,让农人没日没夜地劳作有了一份等待,一份期盼,有了一种念想,这种期盼和念想,支撑着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令人欣喜的是,自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不是一般的节日,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同时更加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秋分,本来就是二十四节气中令人陶醉的节气。这个节日的设立,使秋分这个节气更令人陶醉。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且长期从事“三农”工作,对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节日,颇有感受。

秋分时节,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景象。几千年来,辛勤耕耘在华夏大地上的农民,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我为亿万农民感到高兴,内心也感到欣慰和自豪。在当今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秋分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使秋分这个节气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这样,既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又可以汇聚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从此,秋分这个节气,又多了一重厚重和喜气。秋分醉人,人醉秋分。

文/图肖飞

1
查看完整版本: 丰收节的设立,使秋分这个节气更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