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高中长按上面
)
A.导电性B.延展性
C.导热性D.抗腐蚀性
2.下列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的是(
)
A.食盐B.蔗糖
C.硝酸铵D.氢氧化钠
3.下列常见溶液为无色的是(
)
A.高锰酸钾溶液
B.酚酞溶液
C.石蕊溶液
D.氯化铁溶液
4.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熟石灰又称为消石灰
B.熟石灰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5.实验室中装有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的试剂瓶应贴有的图标是(
)
A.B.
C.D.
6.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若不慎被蜜蜂蛰伤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蛰伤处涂抹(
)
A.食醋(pH≈2)
B.牛奶(PH≈6.5)
C.矿泉水(pH≈7)
D.肥皂水(pH≈10)
7.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是(
)
A.Zn+Sn(N03)2═Zn(N03)2+Sn
B.Sn+2HCl═SnCl2+H2↑
C.Sn+2AgN03═Sn(NO3)2+2Ag
D.Sn+MgS04═SnS04+Mg
8.某温度下,在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9.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表:
某同学不小心被*蜂蛰了(*蜂*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
)
A.食醋B.牛奶
C.食盐水D.肥皂水
10.等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最多的是(
)
A.FeB.Zn
C.AlD.Mg
11.能证明20℃时硝酸钾的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
A.向20℃时的该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不溶解
B.取少量溶液降温到0℃,有固体析出
C.取出少量溶液升温到50℃,无固体析出
D.向20℃时的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12.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的是(
)
A.稀硫酸和醋酸溶液
B.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D.稀氨水和澄清石灰水
13.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自来水管,你认为选用哪种管子既经济又耐用(
)
A.普通钢管B.塑料管
C.不锈钢管D.镀锌管
14.使80℃时的KNO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加溶质KNO3D.减少溶剂
15.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以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
A.氯化氢B.氨气
C.氢气D.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2分)
16.(4分)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细铁丝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化学式是.
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填“a”、“b”或“c”).
3)C中试管内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呈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增大,据此推断,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7.(6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2)t3℃时,将25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要提纯甲物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4)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8.(4分)现有A、B、C、D、E五种物质,分别为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钙、铁粉和氧化钙中的一种.其中,A的浓溶液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B为单质;D是“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之一;E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D两种物质的化学式:C,D.
2)在图中将能相互反应的物质之间用断线“﹣”连线,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的两种物质之间用箭号“→”连线(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19.(8分)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结合下列操作步骤,回答有关问题:
1)计算:需氯化钠g,水47mL;
2)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先调节天平平衡,然后(选填“添加药品”或“移动游码”);
3)量取所需的水时,应选用mL的量筒(选填“10”或“50”或“”);
4)将称得的氯化钠倒入烧杯里,再倒入量取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在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则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0.(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1)方案一: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①请指出如图操作中的错误.
②写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方案二:
3)方案一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
4)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为此,还需要选择(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5)请举一例说明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1.(9分)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使用到镍(Ni)、铜、铁等金属.某兴趣小组决定探究Ni、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
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正二价镍盐,并放出氢气.
②写出镍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结合所学知识,(填“能”或“不能”)直接比较出Ni、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所用金属片均已用砂纸打磨.)
3)
用镍片、硫酸亚铁溶液和溶液通过实验也能判断Fe、Ni、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15分)
22.(6分)某炼铁厂每天生产纯度为95%的生铁70t,问该厂每天最少需要含杂质20%的赤铁矿多少吨?
23.(9分)为从定量角度认识中和反应,小明同学自行设计并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在小烧杯中倒人8%的氢氧化钠溶液l0g,滴入2滴酚酞试剂后,溶液呈红色;
②另取7.3%的稀盐酸逐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边振荡,随盐酸滴入,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③在溶液红色消失瞬间,停止实验.
若停止实验时,两溶液恰好反应.请分析小明实验后回答:
1)实验中酚酞试剂的作用是;
2)计算出这时共用去稀盐酸的质量是多少?(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B解: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7微米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D解:A、食盐溶于水,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错误;
B、蔗糖溶于水,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正确.
3.B解:A、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不合题意;
B、酚酞溶液是无色溶液,符合题意;
C、石蕊试液是紫色的,不合题意;
D、氯化铁溶液为*色溶液,不合题意.
4.C解: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故说法正确;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故说法正确;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说法正确.
5.D解:砒霜是三氧化二砷的俗称,有剧*,故实验室中装有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的试剂瓶应贴有*品标志.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气体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自燃物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有*品标志,故选项正确.
6.D解:因为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所以应该涂抹显碱性的物质;
A、食醋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矿泉水的pH约等于7,显中性,故选项错误;
D、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7.D解:A、由于锌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锌能置换硝酸锡中的锡,故A能发生反应;
B、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如果锡位于氢的前面,就能与酸反应,故B能发生反应;
C、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银位于铜的后面,所以锡位于银的前面,故C能发生反应;
D、因为镁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Sn)位于镁的后面,所以该反应不能发生.
8.C解:某温度下,在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即g×20%+10g=30g硝酸钾,溶于水,形成g+10g=g溶液,即某温度下,30g硝酸钾溶于g﹣30g=80g水,形成g饱和溶液;
A、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某温度下,30g硝酸钾溶于80g水,形成g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大于30g,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升高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但甲、乙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9.A解:*蜂*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显酸性的物质,即pH小于7的物质,由表格信息可知,可以涂抹食醋.
10.C解:Fe的相对原子质量56,56g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铁生成g氢气;
Z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65g锌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锌生成克氢气;
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27g铝可反应生成3g氢气,即1g铝生成克氢气;
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24g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镁生成克氢气;
因为>>>,所以铝放出的氢气最多.
11.A解:A、向20℃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不溶解说明已经饱和,故A正确;
B、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是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的,温度改变了也就难以判断了,故B错误;
C、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是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的,温度改变了也就难以判断了,故C错误;
D、我们判断饱和的方法是看溶质是不是能够继续溶解,所以向20℃的溶液中加入水,不能判断是不是饱和,故D错误.
12.B解:A、稀硫酸和醋酸溶液都显酸性,都能使石蕊变红,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A错误;
B、盐酸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氯化钠呈中性,石蕊为紫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石蕊变蓝,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C错误;
D、稀氨水和澄清石灰水都呈碱性,都能使石蕊变蓝,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D错误;
故选.
13.B
解:A、普通钢管,很容易腐蚀生锈,不耐用;
B、塑料制品属合成材料,具有经济、耐腐蚀性等优点,目前被大量用于生活当中;
C、不锈钢管虽然耐腐蚀,但价格昂贵,不适宜用作自来水管;
D、镀锌管也被经常用作自来水管,但抗腐蚀性不是太强,当表面的镀层损害后,很快就会生锈腐烂,所以现在逐渐被塑料取代.
14.A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温不可使不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符合题意;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温可使不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加入溶质KNO3,能使不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减少溶剂,能使不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将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15.C解:A、氯化氢溶于水是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A错误;
B、氨气溶于水是氨水,能与浓硫酸反应,故选项B错误;
C、氢气既不与浓硫酸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可以干燥.故选项C正确;
D、二氧化碳与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故选项D错误.
16.(1)Fe3O4;(2)b;(3)浅绿色;Fe+H2SO4=FeSO4+H2↑;(4)减小.
解:(1)铁丝的燃烧产物是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
(2)铁生锈的条件: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所以因b处与水和氧气同时充分接触,所以最易生锈;
(3)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4)铁和硫酸铜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由反应的方程式Fe+CuSO4=FeSO4+Cu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生成了64份质量的铜,试管内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增大,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减小.
17.(1)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20%;(3)降温结晶;(4)乙、甲、丙.
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将25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3)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时,通常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即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4)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次之,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会析出晶体,丙物质的溶解度降温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1℃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18.(1)CaO;CuSO4;(2)
解:(1)由A的浓溶液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所以可知A是盐酸,B为单质,所以B是铁粉,D是“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之一,所以D是硫酸铜,E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氢氧化钙,C是氧化钙,故C、D两种物质的化学式CaO、CuSO4;
(2)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可知盐酸能够与铁反应,能够与氧化钙反应,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铁能够与盐酸和硫酸铜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能够生成氢氧化钙,硫酸铜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故物质间的关系是
19.(1)3;(2)移动游码;(3)50;(4)大于.
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
(2)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先调节天平平衡,然后移动游码,再添加药品;
(3)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47mL水,应选用50mL的量筒;
(4)在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20.(1)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NaOH+HCl═NaCl+H2O;
(2)产生气泡.(3)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4)氢氧化钠不能和镁反应;酚酞试液.(5)利用氢氧化钙中和酸性土壤.
解:(1)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酚酞试液变成无色;
①图中操作中的错误是: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
②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如果稀盐酸过量时,稀盐酸能和镁反应生成氢气,能够观察到产生气泡;
(3)方案一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够观察到产生气泡;
(4)方案二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不能和镁反应,即使氢氧化钠过量,也没有明显现象;
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过量,如果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5)在生产生活中,利用氢氧化钙中和酸性土壤,利用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21.(1)①Ni+2HCl=NiCl2+H2↑;②不能;(2)没有明显现象;Fe、Ni、Cu;(3)硫酸铜溶液
解:(1)①根据查阅的资料,Ni显正二价,故与盐酸反应时生成二价镍盐,同时生成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Ni+2HCl=NiCl2+H2↑;
②镍和铁都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并放出氢气,因此根据二者产生气泡的速率快慢比较二者的活动性强弱;
(2)因为镍和铁都在氢的前面,故铜不能置换出镍,观察到的现象是:没有明显现象;铁可以置换出镍,因此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Ni、Cu;
(3)金属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是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利用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进行验证.
故可选择中间的金属与其它两种金属的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进行验证: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入打磨光亮的镍片,再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现象为:在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镍片没有变化,在硫酸铜溶液中的镍片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22.解:某炼铁厂每天生产纯度为95%的生铁70t,则生铁中含有铁元素的质量为70t×95%=66.5t;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需要含杂质20%的赤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也是66.5t,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则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66.5t÷70%=95t,则赤铁矿石的质量为95t÷(1﹣20%)=.75t.
23.(1)判断反应进行和进行的程度;(2)10.0g.
解:(1)酚酞是用来指示酸碱性的,根据酚酞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情况;
(2)设用去稀盐酸的质量为x,
x=10.0g
答:用去稀盐酸的质量是10.0g.
▍来源:网络。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