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南疆大地
——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纪实
谢家贵
年国庆前夕,天安门前,红旗飘扬,花团锦簇,张灯结彩,歌声如潮,整个北京都沉浸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欢乐与幸福之中。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委书记、*委李震国以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集体代表的荣誉,参加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接过“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奖牌,那一刻,作为远离祖国北京多公里的一位在南疆三师图木舒克市工作与奉献的河北人,心潮起伏,激动万分。他说:三师图木舒克市从前身、成立,又到图木舒克市的建没,与共和国一起走过了70年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无数兵团人的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了南疆大地……
光明日报高级记者、*记者站站长王瑟在文章中说:三师图木舒克市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当之无愧,既是师市坚持民族团结的硕果,也是兵团文化开出的花朵,再一次证明兵团人用中华文化、坚守文化自信、守正创新、凝聚人心的无穷魅力。
“*垦第一犁”:犁出了盛开民族团结之花的土地
往事如烟,可三师图木舒克市人只要说起“*垦第一犁”的往事,却犹如往事就在眼前,他们都会说,“*垦第一犁”是三师图木舒克市最早传承的红色基因,是盛开民族团结之花最殷实的土地。
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二**长郭鹏、*委王恩茂、*治部主任左齐等人踏勘马家花园地区。马家花园,曾是清末民初喀什最后一任提督马福兴的私人庄园所在地。因为马福兴骄逸自恣,志意无厌,鱼肉百姓,以盈其欲,让当地人苦不堪言,于是,一青年人一把大火烧毁了他的庄园。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新一代*人走进这片这块土地的时候,马家花园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任二**长郭鹏就对*委王恩茂说:“我们的农场就建在这里。”王恩茂*委完全同意郭鹏*长的建议,他说:“马家花园已成为历史,我们将在这里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新花园。”并将马家花园地区正式命名为草湖。2月20日,二**治部联络部名官兵进驻马家花园外围地区阿尔肯、色里木、托可其等地一边整训、一边开荒生产。3月28日,二*教导团抵达喀什,4月1日徒步进驻草湖。4月2日早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年轻的解放*战士在草湖这片荒原上,用一张古老的木犁拉开了庄严的*垦第一犁。这一年,二*教导团在草湖开荒地公顷,生产粮食10.6万公斤、皮棉公斤。种植水稻亩,总产7.62万斤。之后,二**治部联络部人及其家属在张希、教导团康部长率领下,又进驻草湖。于是,在这块土地上又诞生了无数个的“第一”:*垦第一果园、*垦第一棉、*星第一水稻、*垦第一小学、*垦第一饭店、医院、*垦第一幼儿园、*垦第一商店、*垦第一文工团……等等,*垦第一犁的诞生,不仅开启了中国人民解放*开发*、屯垦戍边的伟大征程,也把民族团结的种籽播进了希望的大地。
“绿洲因河水青翠、雄鹰因雪山高飞、民族团结骨肉相依……”这是流传在叶尔羌河两岸的歌,这首歌,三师图木舒克市的前辈们唱过,如今依然象叶尔羌河一样流淌在三师图木舒克市人的心里。
无论是三师的具有光荣历史的前身,还是农三师的成立以及到图木舒克市的设立,70年来,三师图木舒克市历届*委致力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致力于兵团与地方、与*队的融合,在中印反击战、支援西藏、平息伽师县、巴仁乡暴乱、服务地方乡村、支援地方抗险救灾等重大事件中,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凯歌,涌现出无数的民族团结模范。近年来,师市*委围绕“领导班子好、经济发展好、宣传教育好、相处和睦好、社会事业好”目标,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从落实*的民族*策,推进民族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富裕水平,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等方面着手,有力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师市各族职工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发展道路。据统计,年师市生产总值仅有0.35亿元,到年,师市生产总值.83亿元,是年的倍,年均递增11.3%。人均生产总值由年的元提高到年的元,增长倍,年均增长9.3%。师市在兵团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生产总值占兵团的比重由年的3.4%提高到年的5.1%;棉花总产占兵团的8.5%,居第5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百上千倍增长,部分产品已跃居兵团前列;原材料、交通通讯、电力等“瓶颈”制约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师市从-年累计完成投资.61亿元,19年的投资总量占师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的98.2%。年师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年的5.17倍,年均增长9.55%;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年的6.12倍,年均增长10.59%。经济的发展,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年,师市稳定就业人,短期务工人,转移就业9人,新增就业人,各种技能培训余人次。少数民族学校“双语”培训人,少数民族儿童学前“双语”教育普及率达86%,中小学生人,普及率达80%,高中升学率由年的64%提升到90%。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人,救助困难群众2.3万人,辖区连队通车率94%。职工群众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改善了民生,理顺了民意,凝聚了民生,巩固了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张富清等人“共和国勋章”,而张富清曾是诞生“*垦第一犁”的这个地方的一位*人,他亲历过当年的垦荒战斗,他惦念种下民族团结种籽的这块希望的土地。年8月9日,四十一一团草湖镇*委副书记张帆带着团镇*委的深情厚意,远赴湖北恩施看望张富清老人,当老人得知当年“*垦第一犁”诞生之地,已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堡垒,成为名闻遐尔的特色小镇,泪水从眼里汩汩而出,他说:不与民争利,让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就是我们当年*人们的心愿呀。
民族团结是一粒种籽,从张富清那一代*人把种籽播进这片土地的那一天起,生根、开花、结果,如今已是姹紫嫣红,花团锦簇。
四十一团草湖镇,产业结构调整之前,一直以种棉花为主,年产籽棉多万公斤,这些棉花均由乡村农民帮助收获,也就是说,乡村农民从四十一团草湖镇每年拿走多万元的现金。牙甫泉镇农民艾买尔江从20岁开始就在四十一团草湖镇打工,整整干了22年,他挣回了砖房、拖拉机、小汽车,还挣到了幸福的生活。如今,四十一团草湖镇更是红火了,许多乡村农民来开饭馆、打工、做社区服务,四十一团草湖镇*委副书记张帆说:“现在每天有6、村里农民在团里打工。”
四十六团在麦盖提县境内,近些年来,团场把种植棉花调整为种植红枣,年吸纳劳力2万余人次,从事果树修剪,捡拾红枣,人均增收元以上。莎车农场开展农场基地建设,多农民在农场务工,每天每人收入元至元不等。全师1万多个体工商户有三分之一也来自乡村农民。全师8个团场与县乡*府签定用工协议。
四十五团是三师植棉大团,面积大、产量高,来自麦盖提、莎车、巴楚等县的乡村农民每到拾花季节都要来到团场拾花。据团农业科长罗久强介绍,全团种植棉花14.5万亩,总产籽棉5万公斤,除5万亩机釆棉外,约有9万亩棉花、4.5万亩红枣,5.5万亩苹果梨子都需要人工采摘。通过团乡、连村的结对关系,地方乡村有近万名农民来团场拾花采摘水果,近两个月时间,他们将从团场挣走现金多万元,人均纯收入以上。
来自莎车县的农民阿不力克木?阿布都艾尼在四十五团二十四连拾花已经是第十四个年头了。今年,他依旧带领21位同乡来到了自己多年的老主顾罗永红家里,与他们一家共同度过近两个月的拾花季。“我们一起来的人有男有女,有好几对都是夫妻。我们住在老板家里,水、电费什么都不用交,捡多了还有奖励,兵团亚克西!”阿不力克木?阿布都艾尼兴奋地说.
来自塔木墩村村民阿娜古丽与阿不力克木?阿布都艾尼也是一样的心情,她说:“今年,我们每公斤棉花能挣1块9毛5,20多天后,我就能拿块现金回家了。所以我们每年都特别希望快点到拾棉花的季节,快点来到四十五团来。”
四十八团是兵团卓有影响的红枣生产基地,红枣管理技术过硬,红枣精品园、高产园、省力安全园建设成就突出。结对帮扶邻近的英吾斯塘乡16村、17村,4万余亩红枣已有2.4万亩挂果。但村民宁愿种麦子、棉花,也不愿意给枣树追肥、修剪,年总产红枣仅2吨,许多6年树龄的枣园亩产不足10公斤,村民收入低下。四十八团林业工作站抽调精兵强将,带人才、带技术,采取“访、讲、帮”的形式,传授红枣水肥管理、枣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科技知识,使村民红枣产量快速提高,收入成倍増长。17村村民买买提?牙生家的7亩红枣园有7年树龄,产量很低。前些年,总产红枣才公斤,加上套种的棉花,亩产值仅元。四十八团技术人员到他家指导红枣园田间管理技术管理,把红枣园保留多年埂子破掉了,地头地里补栽红枣树苗,多余的冗枝剪掉了。整理前,7亩红枣园只有株左右,整理后,达到0多株,买买提?牙生乐呵呵地说:“这么一指导,我家等于又增加了7亩红枣园。”为推进16村、17村红枣园建设,四十八团每个月安排技术扶贫小分队入村进行2-3次现场指导。同时,邀请村干部、村民来团场参观,提高村民建设精品园、高产园、高效园的思想意识。如今,红枣产量翻番了几十倍。
没有团结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几十年来,三师图木舒克市始终坚持与地方乡村团结融合发展,谱写了兵地情、民族情的动人之歌。叶尔羌河流了一程又一程,却始终流不走兵地之间、各民族之间的依依情深。
嵌入式发展:兵地共融铸丰碑
说起三师图木舒克市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多次来师市采访的人民日报*分社社长杨明方深有感慨。他认为,三师图木舒克市民族团结、兵地融合,完全得益于嵌入式的发展模式,实现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大目标。
三师图木舒克市的16个农牧团场分布在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14个县、市境内,与地方县、乡交错分布。总人口近26万。自成立的那天起,就开始了插花式和嵌入式的发展。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三师图木舒克市每做一件事,每一次的发展,都与地方乡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促进兵团团场职工群众与地方乡村村民有事无事常往来,大事小事共商量,结下了深厚的民族团结情谊和兵地共建情谊。几十年来,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与三师图木舒克市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实现了求发展、谋富裕、铸和谐的共同心愿。
年1月7日,农三师成立,自治区*委、兵团*委把“根治叶河、征服沙漠、巩固边防、建设‘三线’、加强团结、繁荣南疆”的重要任务交给了农三师。年和年,自治区农垦厅团结农场,巴楚总场分别交给农三师管理,来自天山南北、北京、上海、浙江、武汉的支边青年和复转*人,与近10万少数民族群众一道,在叶尔羌河的两岸,擂响了向万古荒原进*的号角。先后建设造福于地方群众水利工程50多个,开垦土地近百万公顷,建设农场小镇16座,解决巴楚县“三乡二镇”5万人、15万牲畜饮水问题,连接地方乡村的团结桥、团结渠、团结路、团结林、示范田应运而生,数不胜数。
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守一方热土,同喝一河之水,同促一方发展。三师图木舒克市与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犹如一家人一样,在经济发展上,一同做规划,一同做项目,一同搞建设,始终共融共发展。60年代以来,三师图木舒克市大力开展好条田、好林带、好道路、好渠道、好居民点的“五好建设”,粮食高产田、棉花科技示范田、水果丰产田等推广和实施,直接推进了示范带动,仅巴楚县就有3.33万公顷耕地实现条田化,开挖渠道多条,总长公里,修建防护林多条,面积3.33万公顷。原巴楚县副县长逯祺曾撰文说,三师的示范作用,促进了地方乡村的改变。原*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王恩茂也盛赞,这是“兵团方向、地方特点”,后来,王恩茂出任全国*协副主席,来三师考察时,他称赞道:三师盛开两枝花,一枝是棉花,一枝是民族团结之花。他还为三师亲笔题词:叶尔羌河畔的希望之花。
花,需要浇灌,更需要呵护。地方有难,兵团支援,已成为三师图木舒克市人浇灌民族团结、兵地团结之花永远不变的信念。
年2月,巴楚-伽师发生“6.8”级强烈地震,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害,位于两县境内的三师25个单位也遭受严重损失。灾情发生后,三师*委立即命令三师民兵奔赴抗灾抢险的第一线,三师各族干部职工、民兵、武警兵团指挥部三支队官兵,发扬"顾全大局、兵地团结、吃苦耐劳、无私奉献、齐心协力、敢于胜利"的抗震救灾精神,夺取了支援地方抢险救灾的胜利。在短短的时间内,三师投入抢险救灾人力人次、机力台,为灾区群众搭建帐篷顶,搭建简易防震棚个,安置转移灾民人,支援粮食86余吨、价值80.4万元的药品、51.5吨饮用水、衣被件、建材吨……三师民兵撤离灾区的那天,乡村群众含泪送别。
张迪平是三师民兵应急营的代表,他作为当时的应急营营长,多少年过去了,只要一谈起全营官兵支援地方抗震抢险的事儿,依然还是情不自禁。他深有体会地说,民兵应急营的官兵没有辜负兵团*委和兵团二百多万职工群众的期望,关键时刻拉得出,抢险救灾干得好,危险时刻顶得住。全营名官兵,在13个日日夜夜里,为灾区群众清理危房户,搭建帐篷顶、简易塑料棚个,抢救家具余套、电脑35台、各类书籍资料4万余册,装卸水泥80吨、砖块5万块,抢救粮食45吨,还为灾区群众捐款元。民兵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兵地团结的赞歌。
如今已成为四十五团农业科长罗久强,想起当年的抗灾抢险,他总是非常动情地说:"作为一名兵团民兵,一位基层干部,一名共产*员,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帮助灾区人民抗震救灾是我应尽的责任!"
在三师几十年的历史上,像这样冲向抗灾抢险、为民解忧的第一线,甚至冲向反恐维稳最前沿的事件不胜枚举,医疗队救治地方病群众,送教到村,支援西藏,支援巴基斯坦,修建中巴公路,平息巴仁乡、伽师暴乱,伽师西克尔镇的抗震救灾……都留下三师图木舒克人的丰彩。
年,三师前海集团在麦盖提和莎车两县投资2亿多元,建立了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既解决了地方乡村“卖棉难、卖棉远”问题,又为乡村劳力提供了就业的机会。每年,收购籽棉万吨,年提供就业岗位0多个,年支付工资万元,为地方县上缴税收多万元。在麦盖提县投资建设的惠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均完成油脂原枓加工10万,皮棉4万吨、粕壳6万吨,提供就业岗位多个,年支付工资万元,为县创收工业产值12亿,上缴税收万元,年提供食用油吨、饲料吨。极大地方便了乡村群众,促进了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年,喀什地区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从大局出发,着眼长远,精心谋划,推动兵地融合发展。喀什地委先后多次召开地委委员会、四套班子联席会和专题会议,研究兵地融合发展工作,成立了融合发展领导小组,专题召开支持三师发展工作会议,制订了《喀什地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委关于推进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兵地融合发展列入工作重点。
得天时、乘地利、得人和,三师图木舒克市主动融入喀什地区经济发展大局,自觉服从兵地“一盘棋”的战略布局,在产业上,城镇及产业规划做好衔接,实现兵地发展共融,城镇发展、园区建设、企业经营、生态环境治理,兵地通力合作,共同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行以团带乡、结对帮扶、社会服务,发挥优势,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师市15个团场、个连队、个企事业单位、机关部门分别与喀什地区、克州企事业单位、机关部门、团场与邻近乡、连队与邻近村,实现结对全覆盖。师市名在职*员、名团员与地方名在职*员、名团员也实现了结对全覆盖。
年9月,喀什经济开发区与第三师达成兵地共建喀什综合保税区投资合作备忘录,双方投资与收益各占一半,兵地交替委派管委会主任和董事长,三年一轮换。目前,已签订投资协议35家,注册企业22家,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
为了更好地发挥兵团现代农业优势,带动地方调结构、转方式,实现农民就业增收。三师图木舒克市组建了设施农业公司,在疏勒县良种场承包土地亩,新建无土栽培日光温室座,年用工8万人次,年支付工资万元,同时,建立种植合作社,吸纳会员多户,座闲置的大棚又焕发了生机,户均增收多元。艾合买提.艾海提是巴合齐乡的农民,全家4口人,6亩土地,他用4亩地种棉花,2亩地种粮食,一年辛苦下来,最多才有3、4千元的收入,年份不好,还要亏损。公司组建后,他来到基地管理温室15座,年纯收入9万元,这还不包括超产的奖励工资。他说:在公司管理温室,不仅收入高,还学到了种植技术。
扩建莎车农场作为*中央支持兵团在南疆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治疆方略,自治区和兵团*委高度重视,喀什地区以及莎车农场所在地的莎车县委积极推进,从土地勘测划界、确权埋桩等各项工作一路“绿灯”,在水利、电力等方面竭力提供便利。莎车农场筹建办与兵团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了莎车农场城镇建设项目合作协议后,审批时间只用24天,使莎车农场城镇建设和农田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如今,经历过37次沙暴袭击的农场已展示着勃勃生机。原莎车农场筹建办副主任陈林说:“这种进度,不论放在什么地方,都是难以想象的。”
借助*中央对口援疆的好*策,三师图木舒克的工业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从没有工业的农业师转身成为拥有“一区两园”的一二三产业合理发展的新格局。这样的华丽转身直接惠及乡村百姓。草湖工业园入住企业12家,图木舒克市工业入住企业49家,用工接近1万人,其中一半左右的产业工人均来自地方乡村。特别是草湖工业园东纯兴公司万锭集纺纱、织布、服装为一体纺织企业建成后,可吸纳5万人就业。目前,前期的30万锭已经运营生产,吸纳就业人。来自疏附县塔西米力克阿依图尓荪成为纺织工人后,非常地激动。她说:“我有了工作,再也不会让父母亲为我操心了。”她还说,等到企业扩大那天,她要动员村里的姐妺来这儿工作,这里的条件很好,还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年12月26日,作为兵团的第二个民用机场--唐王城机场开通运营后,惠及师市周边群众万人,缩短了与外界的距离,方便了出行,成为"飞来飞去"的空中走廊.
嵌入式发展让民族团结,兵地团结之花越开越艳,结出了累累果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让兵团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的新要求在南疆大地得到较好的诠释。
悠悠叶河水: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声声不息的流淌
年5月10日,三师运输公司*委书记朱代文率领机关部门工作人员前往疏勒县塔孜洪乡,去看望公司的“亲戚”——烈士伊敏司迪克的后人。伊敏司迪克牺牲57年了,运输公司*委班子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了。可是,运输公司*委始终没有忘记烈士的后人,无论是民族团结教育月,还是逢年过年,公司*委都要派人去烈士后人所在的乡村去看望他们。快近六十年了,公司与烈士后人的亲情始终没有断过。
年10月的一天,天刚蒙蒙亮,运输公司前身汽独三营的一辆支援中印之战的满载战备汽油的解放牌卡车,行至疏勒县塔孜洪乡。长途颠簸,油桶震裂,汽油滴在排气管上窜起浓烟火花。司机全神贯注盯着路面,没发现即将到来的巨大危险。这时,刚到路边劳动的维吾尔族共产*员伊敏司迪克,发现险情,提着坎土镘边喊边追。车一停,火焰突窜一人多高。伊敏司迪克连忙和司机跳上车厢,把一个个滚烫的油桶推下车,躲开了上窜的火舌。伊敏司迪克突然发现汽车油箱冒火了,他跳下车来抡起坎土镘用土压火,接着脱下棉衣扑过去捂油箱的火苗。突然,油箱爆炸,伊敏司迪克英勇牺牲。
英雄事迹很快传遍千里运输线,驾驶员们深受鼓舞,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完成战备运输任务。伊敏司迪克成为战争打响之前的第一位烈士;独汽三营与烈士的后代结成永恒的“亲戚”。
几十年来,三师图木舒克市*委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工作,坚持民族团结教育“进机关、进团场、进企业、进街道连队(社区)、进学校、进*(警)营”、进宗教场所”的七进活动,坚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和“五共同一促进”活动,遵守各民族之间,重大节日互相往来、婚丧嫁娶互相参与、风俗习惯互相尊重、急难困苦互相帮助、先进文化技术互相学习的“五个相互”守则,广大干部职工通过结对子、认亲戚等方式,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各民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让心和心贴得更近、情和情交得更深,真正成为一家人。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不断涌现。师、市,四十三团,五十三团等6个単位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集体称号。钱文理、姜万富、吾甫艾买尔、吐尔买买提?马提等6名多位干部干部职工获得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称号。94个单位和个人受到自治区、兵团表彰。多个单位和个人受到师市表彰。年,师市又表彰民族团结模范集体16个,模范个人22个。
“上下同心者胜”,这一古语如今在三师图木舒克市又得到了验证。
阿不都拉?阿不都热木是土生土长的五十一团人,如今却是影响中西亚诸国家的著名歌唱家。他们一家九个兄弟姐妹,老大阿不力?克木原是巴楚县财*局的领导,老五西尔?艾力是兵团农行图木舒克支行的领导,老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依木是一个机关部门领导,老七阿不都克里木?阿不都热依木是兵团十四师的领导,老八玉尔?热里山是图木舒克市信用社的部门领导,两位姐姐都是五十一团民族中学的老师。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有文化的家族。艾尼完?阿不都热依木是这个家的老四,曾是图木舒克市人大副主任,他对图木舒克刀郎人很有研究,完成了“图木舒克四十姑娘坟的历史背景初考”、“图木舒克刀郎木卡姆与麦盖提、阿佤提刀郎木卡姆比较与区别”、“图木舒克历史渊源初探”等学术性很强的著作,曾受到自治区社科院专家的重视。他深有体会地说:没有共产*的领导,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他们这个家美满幸福的今天。
当然,在三师图木舒克市过上幸福生活的远不止艾尼完?阿不都热依木的一家。师市*委始终把各民族共同富作为民族团结的最高目标。师市*委书记、*委李震国多次在大会小会中强调,没有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的致富,就没不可能有三师图木舒克市各民族的致富,没有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三师图木舒克市的小康。
三师图木舒克市26万人口由汉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13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师市总人口的56%。为了用好用活加快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优惠*策和扶助资金,扶持并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根据少数民族职工喜好养殖的特点和优势,鼓励和扶持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发展养殖业,同时,加快种植业的发展。今年,实施种、养项目42个,新建标准化圈舍座,购买羊3万头,帮扶青年创业30户,同时,购买商铺门面多个,支持少数民族群众发展服务业。10团场已成立了养羊专业协会。
四十四团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农牧团场,毗邻图木舒克市,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优惠扶持*策出台后,借助城郊优势,从连队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生活保障、种养基地建设、就业等加大对少数民族连队支持力度,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群众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拓宽致富渠道。为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最后一公里”,在*中央的关怀下,在四十四团和五十一团全面推进土地和连队居民区综合整治工作,4个试点推进连队和9个贫困连队的近千户群众喜迁新居,已经搬入新居、过上幸福生活的农工肉孜?苏来曼说起*的好*策泪流满面。他说:“共产*亚克西!师团*委的*策亚克西……”
为了把钱用好,确实让职工群众增收,三师图木舒克市*委以“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子”共建活动为载体,在师市范围内开展互帮互助“手拉手、一帮一”、“多助一”结对帮扶等活动,师市领导、机关部门、各族干部*员与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落实困难群众第一帮扶人、第一联系人的职责,各帮扶人采取切实可行的扶贫帮困办法,给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大力支持和帮助,对脱贫援助帮扶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走访帮扶。师市还充分利用兵团3位领导、兵团机关4个部门、3个师、2所大学、8家重点企业结对挂钩、定点帮扶的优势,建立了“专项扶贫、创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的“四位一体”的帮扶机制,从*策、资金、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从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入学、就医、生活保障、就业等方面加大投入,从生产经营管理、多元增收等方面加强引导,为民族经济发展、各民族共同富裕,筑牢民族团结基础,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仅年,师市5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5.5亿元,新建保障性住房12户,扶贫帮困实现转移就业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就业人。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项目2项,兵团科技项目4项,促进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产业发展和职工增收。发放各类低保补助.6万元。兵团结对帮扶落实项目资金多万元。师市生产总值增速2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速25.6%,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元,增长24.9%。师市生产总值增速、师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低于兵团平均数,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兵团平均数的4到5个百分点。年以来,在推进深化团场配套改革中,师市各单位注册成立合作社69家,社员总数人,带动职工户,引导职工群众农闲打工人。增收万元,剩余劳力短期打工增收1.36亿元。0余人参加养殖培训,0余人参加特色种植培训,人参加高技能人才培训。师市少数民族经济从单一的种粮经济向棉花、林果、畜牧业同步发展,从以农为主向从事工业、商贸、服务饮食业方向发展,形成了“个个要致富,人人奔小康”的生动局面。
伽师总场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占总人口的80%,是三师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大的团场之一。场*委紧紧围绕“民族团结,繁荣稳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十六字方针,民汉职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带动了民族经济的发展。艾尔肯?阿不力米提承包53亩棉田,年收入5万元,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养牛、养羊,购买拖拉机和播种机,年收入达13万余元。,
五十团十连木沙?艾力种植红枣20亩。在连队技术员的跟踪服务、精心指导下,每年红枣收入可观,他在枣园内还套种西瓜,又增加了收入。团*委把他树为致富典型,经常组织连队职工群众到他家枣园进行观摩学习。
三师,作为兵团在南发展的重要单位,从她的前身走到今天,已经有了70多年的历程,70年来,三师历届*委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用先进文化引领着各族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追求,守望着精神的家园,营造了各民族亲如一家的浓浓亲情。
“在昆仑山上,我第一次抢救大叶性肺炎昏迷病人,第一次处理少数民族妇女难产,第一次护送股骨骨折病人转院;第一次……等等,多少个成功的第一次,伴随我成长和成熟,也让我感到,这里的少数民族看病真难,他们真的很需要医生。”这是全国民族团结模范、被三师叶城二牧场职工群众称为“大医生”姜万富的日记。他在日记中还记录着:
——年,四人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导致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愈合良好,无并发症。
——年7月,抢救刀伤患者1人,患者因斗殴导致股动脉破裂,失血性休克。在没有血源的情况下,经压迫止血、诊治,终于从死神手中夺回了生命。
——年,抢救一名被蜜蜂蛰伤导致过敏性休克诱发心脏病复发的患者。
——年至5年,为地方乡村少数民族群众做手术人,无手术意外及并发症发生,术后身体正常。为地方群众引产例,穿刺成功率%,引产成功率%。
——年,一位医院二次接骨失败,他害怕动手术,来到牧场卫生所。经检查对他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对线良好,功能恢复同前。在治疗骨折的患者中,未出现过因对位不好导致畸形致残的后果。一般的手术如阑尾切除、疝修补术、鞘膜积液、睾丸肿瘤切除、膀胱结石、卵巢囊肿以及心脏病复发、高血压、脑意外的抢救就不胜枚举了……
这些只是姜万富记录的部分治疗和手术事例的日记,可以说只是他四十三年为高原牧工农民服务事迹很小的一部分。在牧场与乡村,当年由他接生的孩子如今都已长大成人,之后,他又为他们的孩子接生——这样的例子像牧场的羊儿一样多。姜万富,一位普通的兵团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他用一生践行了民族团结、为各族群众做好事的誓言,这些平凡的小事构成了他人生的不平凡。
叶城牧场三连深藏在昆仑山里,是个边境连队,管辖着16万亩土地,52户维吾尔族牧民在6.8万亩的草场放牧着近只牲畜。“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刘前东就是这个连队的连长。这个连队只有他和*支部书记是汉族,他们才是连队的“少数民族”。
初到连队,牧民并不看好新来的这位连长。虽然,连队上一点年纪的人,都认识刘前东的父亲刘根忠,可那也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在刘前东到来之前的上一任连长,干了五六个月,忍受不了生活的寂寞和缺氧的痛苦,便离开了连队下山去了。牧民们也不指望刘前东能给牧民带来什么。“场*委把我派到这里工作,这里又是父亲工作过的地方,我不能给父亲丢脸!”刘前东说。
一个多月的调整,刘前东慢慢适应了山里的生活,他用不到半年的时间走遍了52户牧民的居住点,并用维吾尔语与他们交流。在入户走访中,刘前东得知三连牧民家庭内部存在草场纠纷,年轻的牧工养殖积极性不高,整体收入偏低。为此,刘前东协调连队其他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给老一辈牧工做思想工作,最终将原来10户的草场承包权划分到27户家庭。牧工养殖积极性提高,牲畜存活率也明显提高,人均年收入已从年的元上涨至0余元。刘前东也与年轻的牧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得到大家的认可。
米日孜.米尼亚孜体弱多病,家庭生活困难,正在上学的小女儿患病需要钱治疗。米日孜.米尼亚孜打算让小女儿辍学,刘前东知道后,先把口袋里的元钱给他救急,然后,专程回场部向*委进行了汇报,并得了大力支持,学校减免了伙食费,工会送来了大米面粉,医院安排了看病救助,场里还解决困难救助元,动员干部职工捐款1元,好心职工又借给他0元,如今,他们家有牦牛27头,羊42只,逐渐摆脱了贫困。
阿布杜麦麦提.吐逊一家三口,因父亲早逝,母亲改嫁,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而且,好不容易攒下的元又被人偷走了。刘前东与他在连队结对的亲戚商量,资助他买了2头牦牛、12只羊,还介绍他去邻乡打工,一月挣了0多元。鼓励他去拾棉花,又挣了多元。如今,牦牛多了,羊也多了,日子也越来越好。几年来,刘前东为牧民维修羊圈60多座,新修房屋2间,建大棚1座,修路多米,植树多株……
“我走着父亲当年走过的路,其实延续的也是我们父子两代兵团人的梦想,希望我们深山里戍边的兵团人也有富庶、文明的新生活。”刘前东说。
年10月16日,*维吾尔自治区、兵团*委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兵团机关、三师图木舒克市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上下快速行动,各族干部群众之间结对子、认亲戚,多层次多形式地交往互动,为三师图木舒克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十四团四连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名叫阿米娜。和其他孩子相比,3岁的阿米娜显得特别安静。因为先天性耳聋,她的世界是无声的。哥哥和其他小伙伴在院子里打闹追逐的时候,陪伴她的只有一个小布熊。
从阿米娜记事起,爸爸和妈妈就带着她在阿克苏和喀什等地求医,但效果甚微。年3月,爸爸卡斯木江得知国家聋儿康复救助项目已在*实施,每年都有许多像阿米娜一样的孩子,通过免费植入人工耳蜗恢复听力。然而,要成为康复救助对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带着孩子到乌鲁木齐进行相关检查后,才能确定进行手术的日期。
乌鲁木齐离阿米娜的家相隔千里,正是春耕春播大忙季节,作为父亲的副连长卡斯木江脱不开身。正当卡斯木江心急如焚时,兵团教育局工作组来到他家。“一定要让孩子重建听力,不能让孩子错过最佳的治疗期!”为了让卡斯木江安心忙春耕,工作组决定帮助阿米娜母女去乌鲁木齐求医治病。
作为派出单位的兵团教育局在接到工作组的电话后,从上到下高度重视,指派专人负责此事。4月5日,阿米娜母女来到了乌鲁木齐,在随后的几天里,兵团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带着阿米娜母女全城奔波,医院、检查身体、咨询相关培训机构。阿米娜和这些素不相识的叔叔阿姨在一起的时候,脸上总会挂着甜甜的微笑。“他们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他们在前方,我们在后方,我们是永不移位工作组。”每当阿米娜的母亲感谢兵团教育局的工作人员的时候,大家总会这样对她说。
为了方便阿米娜治疗,兵团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还为母女俩在乌鲁木齐租了间民房,购买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同时,乌鲁木齐一家聋哑培训学校决定免费接收阿米娜,并为其制订了学习训练计划。看着阿米娜对新环境欣喜不已,与其他孩子和睦相处,这让阿米娜的母亲激动不已。
新的生活马上就要开始了,阿米娜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把这里的一切告诉远方的爸爸和奶奶。为了满足阿米娜的心愿,兵团教育局住连工作组组长魏东找到了同在四十四团住连的兵团广播电视台工作组。听了阿米娜的情况,兵团电视台工作组组员仲辉架起了摄像机、连接了笔记本电脑,请来了阿米娜的爸爸和奶奶,视频这边,卡斯木江问:“现在孩子的情况怎么样。”视频那边,卡斯木江的妻子、阿米娜的母亲答:“孩子的情况很好,你放心吧。”这是一组相隔千里的视频,涌动着浓浓的民族团结的爱意。用兵团电视台住连工作队员仲辉的话说:这是一组特殊的视频。
“麦西来甫”是维吾尔语“欢乐的广场歌舞聚会之意”,是维吾尔族民间流行的一种以歌舞和民间娱乐融为一体的娱乐形式,以舞为主,配以歌唱,节奏明快,热情奔放。麦西来甫是舞蹈、各种民间娱乐和风俗相结合的一种歌舞形式。每到周末,在四十四团一连职工艾沙?阿布拉的小院中,随着麦西来甫的音乐声,连队职工群众、兵团、师市工作组,连队干部一起欢乐的唱着跳着,整个小院洋溢着欢快热烈的气氛。兵团法院住连干部*新安说,通过这个平台,既夯实了民族团结的群众基础,又丰富了连队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用文化活动凝聚民心是三师图木舒克市*委、兵团“访惠聚”活动工作组,“民族团结一家亲”结亲干部开展工作、联系群众的一种方式,围绕“共建精神文化家园、共同实现中国梦想”的主题,结合连队实际,开展“同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同圆一个梦”等“九同”系列文化活动,通过交融、认同与努力,如同红柳花开,闪耀夺目。
兵团*委宣传部工作组来到师市后,在连队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资料,办宣传橱窗,紧紧围绕“同一个中华始祖,同一个中国梦想”、“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同祭中华祖先,共建精神家园”、“增进民族团结,共创社会清明”主题,引来各族群众竞相观看。70多岁的农民吉力力?木拉提说:“民族团结亚克西。”
兵团日报工作组驻麦盖提县库尔玛乡红光村的干部了解民情时,了解到38岁的村民阿不力克木.热合曼,年下半年,查出患有尿*症,住院治疗花去了15万元。家里一贫如洗,连一张床也没有。父亲四年前去世,现年76岁的母亲。为了给儿子治病,铺一片毡子席地而睡。看到这种情况,及时与红光村*支部一起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号召全体*员干部、村民为阿不力克木?热合曼捐款献爱心,以解燃眉之急。短短两天,通过发动*员、群众,共捐助元现金。工作组还出资余元钱给老人买了一张床,安装好送到家中。
五十一团十八连农工买合来客?斯迪克家里没有几亩地,大部分生活费用都是他在农忙时打工赚的,生活困难。兵团交通局工作组组长赵晋把自己随身携带的元钱放在买合来客?斯迪克的父亲斯迪克?撒肯老人手中。老人激动地说道:"谢谢领导,谢谢*!"
兵团公安局住伽师总场四连工作组组长韦新河将元钱交到特困户肉孜古丽?艾克来木手中,他告诉孜古丽?艾克来木,他与连队领导沟通了,帮她解决住房问题,申请了低保,连队还安排她打扫卫生,每年发0元作为生活补贴。
兵团公安局住伽师总场六连工作组,得知9O岁高龄的图尔逊司地克,因没有劳动力不能前去领取救济粮,工作组及时把救济粮送到图尔逊司地克的家中。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伽师总场工作组协调三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用失业基金补贴困难职工家庭。用就业与再就业资金对伽师总场开展养殖、特色种植等创业活动的职工予以小额担保贷款。兵团航空企业管理局住伽师总场十一连工作组组长娄林英了解到巴特尔?新木西因上学问题、医院抢救的情况后,立即前往30医院,将0元现金交给了巴特尔?新木西的父亲,要巴特尔?新木西好好上学,有困难大家帮助。
兵团交通局工作组了解五十一团是全兵团最大的少数民族团场之后,决定在五十一团新建1个三级客运站和3个社区客运站,鼓励发展团场小件快递业务。对十三连、十八连连部学校操场进行硬化,完善配套体育设施,铺设道路减速带;支持团场团部出口路、环城路、旅游路、重点社区公路建设,新建一个公路养护站。同时,帮助十三连农工新建小型加工企业、开展特色手工艺品制作和木器加工。帮助十八连农工扩大地毯纺织厂规模,鼓励职工利用农闲时间绣“十字绣”,由连队统一收购和销售,增加农工收入。
兵团检察院工作组自入住三师五十一团九连、十连后,发现两个连队共有25名辍学学生。12岁的维吾尔族女孩阿曼古丽?阿依甫江就是一名辍学学生,上小学五年级。父母离婚后,她和父亲阿依甫江?玉素甫一起生活。工作组到她家走访时,她正在家里照顾年幼的妹妹。当问到为啥没去上学时,阿曼古丽?阿依甫江顿时流下了眼泪:“我想去上学。”阿曼古丽?阿依甫江的父亲急切地解释:“就我一个人,我要种地又要打工,女儿不能去上学!”针对这种情况,工作组几次来到阿依甫江?玉素甫家,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终于让阿曼古丽?阿依甫江重返校园。工作组还专门组织学校教务处负责人、所有辍学学生家长、连队领导召开座谈会,向与会者讲解每个孩子都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无论是家里农活忙、家里临时有事,家境不好,还是其它原因,都应该保证适龄孩子接受教育。通过努力,25名学生已全部重返学校。
……
胡杨、白杨、红柳、沙丘、映衬着广阔无边的充满希望的田野。干部、农工、男人、女人说的都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这些故事,犹如叶尔羌河朵朵浪花,美丽而又奔放。
图木舒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