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祭祖踏青时。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悠久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是对已故亲人寄托哀思的节日,很容易让人触景伤情,同时,清明期间天气多变,身体易被一些疾病侵扰。因此,大家在踏青祭扫之外,一定要注意养生保健。
饮食养生篇
1多吃“柔肝”的食物
古人云“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如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等。
2
多吃“祛湿”的食物由于清明雨多湿气较重,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
3
慎吃“生发”的食物此节气亦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物,如海鱼、海虾、海蟹、竹笋、香椿、羊肉等,宜食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鹌鹑、鹅肉、鸡蛋、韭菜等。
4
不妨喝点菊花茶清明前后不妨喝一些菊花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若菊花与桑椹(可养血柔肝、益肾润肺)同泡茶喝,可收到肝肺同养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久服菊花,疏泄太过,会使肝木失于滋养,反倒伤肝,所以饮用菊花茶要适量。
日常休闲篇
1适度“春捂”清明节期间天气虽然有所回暖,但是早晚的温差还是比较大,空气湿度也比较大,还有点阴冷的感觉。外出活动时如果穿衣太薄,特别是途中休息不好的话,抵抗力会比较差,容易出现头晕发热、鼻塞、全身关节疼痛等“风寒症”。而且,野外气温比城区低,清明外出时应备足衣服,勤穿勤脱,重点保暖胸腹部。适度“春捂”,对老年人、婴幼儿以及孕产妇更加重要。
2
小心蜜蜂蛰伤春季是蜜蜂活动的旺季,外出时一定要注意防蜂蜇伤。被蜇伤后,伤口残留*刺应立即拔出或用针挑出,但勿挤压蛰伤处,以免增加*液的吸收;也不可用嘴吸出*素,那样可能让*素从口腔的微小损伤进入体内。蜜蜂蛰伤,因其*液多为酸性,可用肥皂水、3%氨水或5%碳酸氢钠液涂敷蛰伤局部;*蜂蜂*与蜜蜂蜂*不一样,为弱碱性,所以局部可用食醋或1%醋酸擦洗伤处。
当蜂*剧烈,一旦因过敏性休克发生心跳呼吸停止,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待急救车前来救援。
疾病预防篇
1防皮肤过敏
四月的神州大地,天清气明。在踏青赏春的同时,要警惕,即使是每秒2米左右的微风,也会将散落在地的花粉扬起,容易让人患上荨麻疹、花粉过敏症。
因此,在有风的天气,不宜长时间在户外停留,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过敏体质的人外出时一定要戴口罩进行防护,还要穿长袖的衣服,最好同时戴上帽子。
2
防呼吸道传染病
春季是冷暖空气交替最活跃的季节,天气多变,加上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样的天气条件会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所以,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流感、腮腺炎时常流行。
清明时节要尤其注意防止湿寒侵邪,建议外出穿衣仍然以轻便保暖为主,及时增减衣物。容易出汗的人最好随身携带一条小手帕或毛巾用来擦汗。
3
防心脑血管疾病
春季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反弹”时期,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要劳累或伤心,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
清明期间早晚温差较大,忽冷忽热的天气对抵抗力差的人群影响最大,最容易遭受风寒侵袭,引起中风、脑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奔波劳累、忽视保暖、情绪波动往往都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4
防肠胃疾病
清明前后的天气雨水多,较湿冷,容易诱发各类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肠炎等。
外出旅行往往容易出现饮食不规律,饮食不适宜等现象,正确的做法是尽量按时进餐,可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过敏体质者可少摄入光敏性食物和辛辣发物。
5
防关节病复发
清明前后常有雷雨,天气潮湿,而且忽冷忽热,是风湿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起居条件较差、室内难以保持干燥的生活环境,更容易让风湿病患者加重病情。
出现关节痛一定要及时医治,风湿病被误认为是中老年人的疾病,但其实患者也包括年轻人。相反,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还以青壮年居多。人体若肝肾两亏、气血不足,则易出现手脚酸、腰背痛、关节伸缩不顺、身体沉重、胸闷乏力等症状。
6
防哮喘病发作
清明是哮喘病的高发季节,而外出祭扫踏青,会触碰很多的过敏原,如弥漫在空气里的花粉、纸钱燃烧时产生的粉尘和烟雾等,这是导致哮喘高发的主要原因。
建议哮喘患者出门最好带上口罩、必备的药物,不要去闻花香,烧纸钱时,最好佩戴口罩、墨镜。一旦感到胸闷发紧,咽喉部有被堵塞、想咳嗽的感觉,就要尽快离开这个环境,并坐下来休息。
本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运营者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