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第三季度
22位好人以平凡大爱感动大众
光荣上榜
他们均是来自群众身边的
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好人
他们坚持立德修身、弘扬美德、释放大爱
所彰显的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生动、最真实的写照
孝老爱亲类
(共7人)
1何成荣洞头乡下东坑村村民
“我没觉得自己多做了些什么,孝敬老人,天经地义。”今年59岁的下东坑村人何成荣这样淡淡的说。
何成荣脚有残疾,家境贫寒、晚婚、无儿无女,早年妻子和父亲相继去世、留下一个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悲惨的命运并没有动摇他孝敬母亲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忙完农活回来,他总是第一时间陪母亲聊聊天解解闷,老人想吃啥,他从来都不嫌麻烦,总是尽量满足,把老人身上打理得干干净净,照顾得舒舒服服。
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就是“耐心”、“恒心”,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一个好脸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何成荣脸上从来看不到的,有时候何成荣也会遇到烦心事,但他从不会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来。
去年,何成荣母亲意外跌倒,造成行动不便,他更是悉心照料、端茶送饭。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有时候性情暴躁,对何成荣无理谩骂,但他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母亲哄开心。就这样,来来往往,他依旧坚持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用何成荣“她养我小、我陪她老”这句话来说,虽是人间常情,说说容易,但做起来很难。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华丽的辞藻,但他朴实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这种“你养我小、我陪你老”的孝敬结亲的做法,让美德的光辉洒满了下东坑村的天空!
2.刘长春周田镇小田村村民
刘长春,男,年12月生,刚出生就不幸患有天生视力残疾,视力低下,13岁那年,父亲因车祸去世,与母亲和奶奶相依为命。
年3月在周田镇村干部帮助下,刘长春参加了赣州市残联按摩技术培训班,他认真学习钻研,培训结业后因为成绩优秀很快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正怀着春春和梦想的他,想大干一场,规划自己的人生美好图景。谁想天有不测风云,刚工作不到二个月,家中传来噩耗,电话那头说“长春!你妈中风了”。接到电话的他,没来的及多想就连夜赶回家中照料卧床的母亲。母亲张连娇,57岁,半身不遂,瘫痪在床,从那时起刘长春每天都陪在母亲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他身上,照顾母亲从来没有懈怠过。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用在刘长春身上并不合适,日复一日的精心照料使得他母亲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原来满是皱纹和苦恼的脸上也总是挂满了笑容。
“百善孝为先”,“事父母能竭其力”,刘长春在五年多的漫长时光里,始终无怨无悔地侍奉多病的母亲,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如今母亲病情有明显好转,她逢人就夸儿勤劳、孝顺,她说:“我能活到现在,全靠这个儿子了,有他这么个儿子真是我的福气!”
而家里,还有老迈的老奶奶何秀兰,今年92岁一直居住老土坯房,作为孙子的他,主动承担做“儿子”义务照顾生活起居,并不离不弃将老奶奶从老土坯房接到和自己一起居住,平日里给奶奶的被褥衣服都定时拆洗,始终保持洁净,每天起床后就帮奶奶倒洗脸水、梳头、整理衣服。晚上陪睡奶奶的身旁,老人起夜他就搀扶奶奶,以防奶奶摔倒;如果奶奶有病,按时倒上开水,让奶奶定时服药;老人想吃什么就给她做什么菜;刘长春为了不让奶奶寂寞,经常跟奶奶拉家常,讲笑话,讲故事,让奶奶开心,刘长春对奶奶精心照料无微不至。
3.*英富城乡板坑村委会妇联主席
*英跟吴江海结婚以来,一直住在永隆乡长谭,夫妻和睦,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虽丈夫兄妹众多,公公早年已逝,婆婆体弱,家庭的重担都落到他们的身上,但*英从无怨言,主动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担任起了又当嫂又当娘的角色。夫妻俩“里应外合”,把这个大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老公弟弟的婚事她忙前忙后,婆婆身体弱她经常赶圩时买些有营养的东西给婆婆,婆婆经常感到有这样的儿媳妇很幸福,经常在人前人后夸赞儿媳。弟弟结婚后,便分了家,她主动把房子让给了弟弟和弟媳。自己一家搬到几十公里以外的板坑村。一住便是几十年,逢年过节她都会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去看望婆婆。每年换季都会给婆婆添置几件新衣裳,隔三差五都会打话给远方的婆婆嘘寒问暖,生怕婆婆会冻着饿着,一回家她就会劝婆婆搬过去跟她们住,可婆婆总是舍不得老家。妯娌间的关系也如亲姐妹。她就是这样一个难得的好儿媳,都说人世间的关系婆媳的关系最难处,可她用自己的行动否定了这一说法,她就是这样一个有孝心的人,用她的孝心、爱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儿女也是非常懂事,上进,有爱心。子女们个个成绩优异,考上了大学;侄子侄女相继也都考上了大学。正因有了“滴灌”式的培育,个个孩子都有孝心,逢年过节都会买营养品看望奶奶,帮奶奶捶背,一家人其乐融融,让人羡慕不已。
在村里她既是村妇联主席,又是县人大代表,她处处为村民着想,为村民办事,年初有一户烟农想种烟,可自己的烟田连种了几年会烂烟,想轮种,可以换不到田,这时他找到了*英,*英想了想,找到了钟某让其更换,钟某不太乐意,说自己的是好田不愿换,*英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换。这样的小事她办理的有很多很多……,有时为了别人的事她饭也顾不上吃。她就是这样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好人。
4.张文峰周田镇半岗村村民
张文峰,男,年4月出生在周田镇半岗村,初中文化,会修车,现在开水泥搅拌车,是一个诚实守信,地道老实的普通人。
张文峰的父亲是一名矿工,老实本分。由于长期矿下做业,身体落下了多种疾病。在年病情恶化,检查患上矽肺病,生活难自理,从此瘫痪在床九年。这一年父亲生病后,他毅然的辞去在外收入不错的工作,回家照顾父亲,主动承担“顶梁柱”的角色。堂堂男儿开始担负起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的日常护理他都是亲自动手,为了让父亲呼吸新鲜空气,他买来轮椅推着父亲外出晒太阳,怕父亲生褥疮,他买来气垫床并亲自为父亲做按摩;他爱父亲,只要父亲活着,他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精心照料父亲,陪伴他四处寻医,耐心的聆听父亲的烦恼,安慰父亲积极面对生活。然而在这样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中,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父亲的生命,年5月,父亲病逝。
年,老天爷再一次给他开了个玩笑,他医院检查出“白血病”。“白血病”三个字,像一座山压在了这个苦难的男人肩上,更是压垮了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步步艰辛,孩子终因条件不允许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离开了人世,年仅三岁。年,他有了第二个女儿,小女孩活泼开朗好动。可是在四岁时,因蚊虫叮咬导致连续高烧不退,四处求医还是不幸夭折。幸运的是后面又生了一儿一女,女儿七岁,儿子四岁。活泼可爱,惹人喜爱。
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爱他的妻子。家庭中的重活、脏活包括家务活,他都抢在妻子前面干了。夫妻俩互敬互爱,相敬如宾,让家里时时有笑声,处处有温情。夫妻俩勤劳和谐,积极搞好农牧业,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惹得乡邻羡慕有加。
在张文峰心里看来,虽然眼下的生活无法弥补他对过世的父亲和女儿的缺憾,也无法给予儿女物质上的富足,但他愿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儿女健康成长。让他们在苦难和现实中学会坚强,学会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努力学习,认真做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告诉女儿,虽然你无法选择出身,但你可以选择将来的路,路就在你脚下,所有困苦都是暂时的,只要积极面对生活,就一定能得到幸福。
5.肖周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机关后勤中心主任
肖周智,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机关后勤中心主任。在单位,他是个热心肠,上班时间他总是早早来到单位,检查单位的执法车辆车况是否良好,安排好食堂一天的物资采买,尽心尽力做好每一次公务接待;下班以后,他又要巡视单位的水电是否有跑冒滴漏……在家里,他更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年12月,他父亲突发脑溢医院抢救。抢救之后,却一直昏迷不醒,成了植物人。两个月后,根据院方建议,肖周智接老父亲出院回右水老家观察治疗。面对家庭的重担和不幸,有着14年*旅生涯的他坦然面对。为方便服侍老父亲,他买了一辆便宜的二手车,每天傍晚一下班,他就风雨无阻赶到40里外的老父亲床前,为老人家按摩,擦洗身子,晚上就与不能说话的老父亲同睡在一张床上,从不不嫌脏、嫌臭。一到双休日,他就带上老婆孩子到老家,陪伴年迈的父母。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直到年7月老父亲去世,肖周智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了6个年头。
屋漏偏逢连夜雨,年冬,肖周智的老母亲又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年又查出腰椎病理性骨折。再次面对家庭不幸,他没有怨天尤人。他带着老母亲辗转多地求医问药,待病情稳定后,他又虚心向医护人员请教护理知识,为老母亲加强营养。酷暑天,他用碘伏为母亲擦洗身子;寒冷天,他就每天为老母亲换纸尿裤。在他的精心护理下,他老母亲没有生过一天褥疮,血色也一天天好起来了,人也更精神了。
肖周智的孝老故事感动了周边的同事和左邻右舍,年他还光荣入选了会昌肖氏族谱《会昌肖姓》的“现代孝亲佳话”。
6.王祖林西江镇钦龙村土地湾小组村民
在会昌县西江镇钦龙村,有这样一对夫妇常年照顾着残疾的弟弟王祖彬,对其不离不弃、有求必应。从60年代至今长达5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顶着揭不开锅的家境,毅然让弟弟吃住在家里,当弟弟患重病时更是细心呵护,他们的无私坚守,也感召自己的子女主动加入到照顾叔叔的行列中。他就是王祖林夫妇,一对50年如一日呵护诠释“兄弟”情义的八旬老夫妇。
在西江镇钦龙村王祖林老人并不算大的房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房子西侧祠堂里,一位老人正坐在竹椅上仔仔细细的编织竹笼。他叫王祖林,今年已83岁高龄,正是王祖彬的哥哥。
50多年前,年轻的王祖彬就发现腰椎骨质增生,由于当时家中经济条件所限,耽误诊疗,最终导致终身残疾。失去劳动能力的王祖彬,一直跟随父母和哥哥王祖林居住在同一屋檐下。一家人生活虽然过得挺“紧巴”,但也安贫乐道。年轻的王祖林夫妻心里清楚,残疾的弟弟,更需要亲人的关心和尊重,生活上,他们已经形成一种默契,有好吃的先给弟弟,发生矛盾总是先从自己身上挑错。
王氏兄弟的父母相继去世后,临终时最大的牵挂,就是失去劳动能力的王祖彬。而此时王家的生活日渐窘迫,王祖林夫妇自己都揭不开锅,又添上一张嘴,日子愈发难以为继。然而,王祖林夫妇毅然接过照料弟弟的重担。“父母去世时最放不下的就是我弟弟,当时我就对父亲说,有我吃的,就有弟弟吃的,不管弟弟以后怎么样,我都陪在他身边。”一句承诺,王祖林夫妇坚守了整整半个多世纪。王祖林说“作为一生一世的兄弟,应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在王祖林夫妇的带动下,他的子女们也非常孝敬王祖彬。只要回家看望父母,礼物都是备的双份。有时给王祖彬的还多些。抽空还会带他去置办新衣服。王祖林今年已83岁,身体不算太好,照料王祖彬的精力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孩子们说:“哪天父母照顾不动了,还有我们,我们会好好孝敬叔叔的。”
7.廖上辉江西九洲种业办公室主任
廖上辉,男,年9月出生,会昌县文武坝勤建村居民,大专毕业后,在县城工业园区九洲种业上班,一边上班,一边照顾着家庭。家里有一位89岁的老奶奶,每天早晚要靠注射胰岛素降血糖,不管是服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是很繁琐的事。奶奶虽然有三个儿子,但二儿子已在外居住,长子和三子都是地道的农民,健康意识淡薄,这份责任就落到了孙子廖上辉身上。
一天、两天端水送药是孝心,常年坚持更是责任。奶奶没读过书,从小做人家童养媳,记忆也不好,而奶奶的病有降压药和降血糖两种,并分饭前和饭后服用,麻烦的服药方法根本记不住。于是廖上辉每天饭前先拿好药给奶奶服用,再扶奶奶上桌面吃饭,饭后第一时间端好开水、拿好药放到奶奶桌前,这样一坚持就是10多年。后来病情加重后,廖上辉又挑起了注射胰岛素的重任,不仅每天早、晚饭前要注射,医院取药,药物一天不能停,哪怕刮风下雨、逢年过节,只要药物医院买,他的身影连医生都被感动了。
奶奶因常年患病,加上岁数增大,体质下降,一碰到变天,没有及时预防,病情加重,就得住院治疗,又加重了上辉的负担。因为白天要上班,只能是奶奶的儿媳等人轮着照顾,医院照顾奶奶,每次一照顾就是两三个月。有一次,老奶奶中风了,连续住了两个多月,医院睡了两个多月,回来整个人又黑又瘦,饭都吃不下,自己也累病了。
由于老奶奶渐渐年迈,病情虽得到控制,但大小便只能在床上。他每天下班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挽起袖子帮奶奶处理秽物,儿女、儿媳都做不到的事情,而一个大男人每天无微不致地照顾着。这一切一切,他从不在亲戚面前诉苦或请功,他总是说:“自己家的老人,总要自己去照顾,因为我们也会有变老的那一天,也需要人照顾。”
助人为乐类
(共4人)
1.梁宗兰站塘乡社山坝村村民
梁宗兰,男,67岁,站塘乡社山坝村*瓜塅小组人。
一直以来,梁宗兰就是一位“活雷锋”,他团结邻里、热心助人,还经常帮助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王大妈行动不便,作为邻居的梁宗兰就每天跑去王大妈家帮她做饭、打扫卫生,村里人都夸他是村里的“活雷锋”。他不仅热于助人,还团结邻里。
有一次,邻居家吵架,家里人劝了好久并没有什么好转,直到梁宗兰来到邻居家中,为他们做思想工作并耐心的告诉他们怎样化解矛盾和误会这才和好。
村里人都纷纷的夸赞他是一个“劝架好能手”,有一次邻居们都去忙农活了,眼看天就要下大雨,梁宗兰急忙从屋里跑出帮邻居们收衣服、收稻谷,邻居们赶回来时发现自己家的衣服和稻谷都完好无损,这是邻居们才发现原来是梁宗兰把这些东西全都收起来了。
看似简单的事情,可是谁又能够每天都这样重复着不计任何回报,梁宗兰对邻居们说“帮助大家我非常开心,我的父亲从小就告诉我要懂得热与助人,不要与他人斤斤计较,俗话说的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就这样梁宗兰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对他赞不绝口,有什么好事也总要想到他一起参加。他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都会让你留意和感动。
2.汪振辉周田镇新圩村关工委主任、教育理事会会长
汪振辉,69岁,中共*员,曾任右水乡乡长、林业局副局长。现任周田镇新圩村关工委主任、教育理事会会长,退休后一门心思服务村里的建设,积极主动配合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用他的余生继续谱写着共产*员的奉献精神,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敬佩。
作为关工委主任、教育理事会会长,他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