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被问及“是否会把蜂疗坚持下去”时,他脱口给出了肯定答案,“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只是大家现在不了解,等未来蜂疗普及了,也许能成为对抗风湿性疾病的中坚力量。”
在“蜂疗”这条医路上,佘瑞涛一走就是十年。
医院推拿科,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科室里的一张桌子上,放着一个有机透明玻璃盒,盒子底部垫着几团棉花,数十只蜜蜂正在里面窜来窜去。这就是佘瑞涛平时工作的帮手——中华小蜜蜂。
“以*攻*”蜂*竟可以治病
佘瑞涛是安徽巢湖人,还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书时,就接触到“蜂针”这种常人看来比较“奇特”的治疗手段。研究生毕业后他来到医院工作,当时蜂针疗法算得上是一片空白。
最初,他接触到的风湿病患都需要服用一些激素类药物来控制炎症,有些病人经常会会产生抵抗心理。佘瑞涛想起读书时接触的“蜂疗”对付此类疾病有不错的疗效。为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医院专门派他去进修后就开展了这项疗法。
从此,在“蜂疗”这条医路上,佘瑞涛一走就是十年。
由于目前大城市普遍崇尚西医治疗,佘瑞涛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说服病人接受这种特殊疗法。他无奈地表示,很多病人第一次看到治疗室盒子里的蜜蜂都会害怕,不自觉地联想到在野外被马蜂蜇,从而质疑疗效。“我们平时只能建议病人做,如果他接受,我们才开展蜂针疗法。”
占女士就是克服心理障碍接受蜂疗的患者之一,她患上类风湿患病两年多,一两个月就要住一次院,手指僵硬、疼痛,穿衣困难,严重时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走投无路之下,来到佘医生这里接受蜂疗。半个多月时间,情况就有了明显改变。治疗时,佘瑞涛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用夹子捉出一只蜜蜂,放到她身上,只需数秒,蜜蜂就不再扑动,再等待约15分钟的留针时间,他把蜜蜂夹了下来,结束治疗。
尽管作用显著,但也有人质疑手法太过残忍,因为治疗完毕后,蜂针会留在人体皮肤里,同时蜜蜂的一部分内脏也会跟着蜂针一起被拔出,小蜜蜂的生命也就结束了。虽然释放*素的过程只有短短几秒,蜜蜂却需要为此献出生命。佘医生会专门把这些为医学献身的蜜蜂收集起来,找到合适的地方进行填埋,“蜂针给病人治病,解除了病人的痛苦,从某种角度来说,蜜蜂也算得到了永生吧!”
“跋山涉水”捉蜂最怕被蜇到手
每周一、三、五,佘瑞涛都会起得特别早。不到六点半就带上全副装备出门,驱车来到仙湖植物园旁边的一座小山丘,这里“藏”着他的心血和宝贝——蜂箱。
蜂针疗法需要养蜂,自己养则可以降低成本,为了能让更多患者受益,原本毫无养蜂经验的佘瑞涛决定“撸起袖子自己干”。家里没有条件养蜂,于是佘瑞涛物色到了公园旁边的一块“宝地”。只要当天有蜂针门诊,他都会很早就起床,“跋山涉水”去捉蜂。
捉蜂的时候要带上防蜂面罩、手套,拿上电蚊拍,以赶走爱吃蜜蜂的胡蜂。胡蜂的蜂*和蜜蜂的蜂*不一样,为了保证蜂针的安全性,必须把在蜂箱旁边转悠的胡蜂消灭掉。
除了要抵挡蜜蜂、胡蜂的攻击,还得提防别人养的黑狗。有时候佘瑞涛来捉蜂,就会有狗冲他吼叫,于是他带把伞,既做拐杖爬山用,也可以“防身”。问到是否害怕时,佘医生笑着说肯定害怕。但经过多年的锻炼,现在他已经成为“捉蜂老手”了,“一开始只敢一只一只抓,现在一抓一大片”,我师弟还遇到过捉蜂时蜜蜂飞到鼻孔里、耳朵里的情况。其实不主动招惹蜜蜂它们是不会攻击你的,所以一定要冷静。”
佘瑞涛最怕的是被蜜蜂蜇到手,因为平时工作内容是推拿整脊,需要不断用手工作。一旦手被蜇到,肿块就会越来越大,又肿又痒。有次实在没办法,他只能跑去打针敷药,打一些激素类药物让手快点消肿,然后继续上班。
除了捉蜂的时候要来,平时佘瑞涛也会定期来看看蜂箱的情况:比如一个蜂箱里只能有一个蜂王,多了话就要把它们分开;平时需要清洁蜂箱,到了冬天食物不足就得定期给蜜蜂加糖水,保证蜂源不断。
据了解,在深圳从事蜂疗的医生并不多,医院唯一一名从事蜂针治疗的医生,每天慕名前来就诊的病患也越来越多。逢一、三、五还要早起去捉蜂,有时候忙得连午饭都顾不上。但当被问及“是否会把蜂疗坚持下去”时,他脱口给出了肯定答案,“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只是大家现在不了解,等未来蜂疗普及了,也许能成为对抗风湿性疾病的中坚力量。”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腾讯大粤网《共鸣》栏目,作者/廖瑜琳lareina,编辑/半夏。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青年中医好文选读
▼
-商务联系-首席勾搭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