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边听边看,学习效果就是好!
蜜蜂爬蜂是近年来我国蜜蜂饲养普遍存在的问题,春、秋两季尤为严重,患病蜜蜂从巢门爬出,有时呈跳跃状,有时飞翔一段时间就落在地上,欲飞又飞不起来,不久死亡。轻者群势迅速削弱,重者全群覆没。由于病因复杂,目前还未完全弄清,给蜜蜂爬蜂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发病原因
1.孢子虫病
孢子虫病又名微粒子病,是孢子虫寄生于蜜蜂中肠上皮细胞,在其中生长、繁殖、破坏消化功能造成营养不良,而出现爬蜂现象。此病在我国发生较为普遍,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我国暴发流行,年在东北、华东再次发生。孢子虫病是引起爬蜂的主要病原之一。
2.蜜蜂病*性疾病
蜜蜂病*能引起蜜蜂神经系统麻痹,致死。引起爬蜂的主要有急性和慢性麻痹病等,以慢性麻痹病引起爬蜂的几率最高。该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我国近年来也有发生。
3.蜜蜂螺原体病
蜜蜂螺原体病,据国内从蜜蜂体内分离出的螺原体显示,该菌株具有螺旋形态结构,无细胞壁,但有明显芽孢和荧光性,能运动。本病常与孢子虫病、麻痹病混合感染,被染病蜂爬行、不能飞翔,这也是引起爬蜂的主要病原之一。
4.细菌性疾病
正常情况下,蜜蜂的肠道中有多种细菌,生长、繁殖、维持肠道菌系的微生态平衡。在不良的条件下,有些有害细菌快速繁殖,产生变异,与其他有益菌群竞争营养物质,致使有益菌群消失,从而打破菌系平衡,使蜜蜂肠道协同机能丧失,导致蜜蜂发生疾病,出现爬蜂现象。
5.非传染性的爬蜂
在春季饲养强群才能维持良好的群势,顺利迎接流蜜期的到来。与此同时,过早的春繁,在一定程度上让蜜蜂产生一定的应激,导致蜜蜂抵抗病力及自身清除和利用蜂房微生物能力衰退,可谓物极必反。过早春繁,在某些方面是不符合实际的。此外,在春季奖饲过程中,蜜蜂避免不了对一些饲料的不适应。过多的饲喂导致蜜蜂肠道对深发酵的饲料产生过敏,出现不适应症状,例如,不断地伸出吻,类似于排泄但又排泄不出来的症状。
还有一些潜在的病原和饲喂过程造成的应激,都会在一定程度造成爬蜂。例如,在夏季高温天气,在没有采取遮阴、通风等降温措施的情况下,蜜蜂为了顺利度过,会产子,培育新蜂。孵化出的幼虫刚好处在过热环境中,工蜂为了维持蜂群内环境温度,减少了护子工作,使得幼虫得不到及时充足的饲喂,从而导致发育不良,刚出巢房的新蜂出现卷翅,不能正常飞翔,在巢门前爬行致死,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内积热赢伤"导致的爬蜂症状。
爬蜂的出现往往是由多种病原物、外界环境条件和蜜蜂饲养管理、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就目前而言,任何使用抗生素的特效药物,是不科学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蜜蜂这个绿色产业未来的一种潜在威胁。我个人认为,在治疗爬蜂病方面,广大养蜂者要理性,不要相信任何特效药物。同时要用良心药,放心药物,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未来蜜蜂及其产业发展。
二、临床用药
我根据河南新密市六家小型蜂场今年开春以来的情况,适用并调整了一副中药方剂:泽泻30克,金银花45克,甘草20克,陈皮15克。饲喂糖水,每副药饲喂7脾蜜蜂,目前使用基本达到要求。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根据病情及众多养蜂者讲诉和场地考察。我又根据以往药方,调整另一副中药。目前使用中,效果比较显著。
多数学者认为是人工花粉和奖饲的糖浆不适合蜜蜂肠道。我认为过早的春季繁殖是导致幼蜂体质虚弱的关键,加上饲喂的增加,给蜜蜂的肠道微生态造成影响。在这方面我做了些调查,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观点。在调和一下方剂时,加入润脾行胃,活血化瘀,消食化积的中草药。
配方:山楂(生炒)克,神曲(生用)50克,陈皮(麸炒)50克,茯苓(生用)15克,菜菔子(生炒)克,麦芽(生用)克,白术(麸炒)60克,*参(蜜炙)30克,甘草(蜜炙)15克。
步骤:1.加入5千克水,文火煎1小时,然后换大火熬制半个小时;2.把渣滤掉,药液放置一边冷却,待用;3.再加入1千克水熬制半个小时,然后滤出渣,把药液放置一边冷却,待用;4.第一次的药液加入少许温水,放置温度达到15℃以下后直接喷脾,喷10箱,剩下药液倒至第二次的药液中;5.第二次的药液加入糖水喂蜂(用饲喂器喂蜂)。
用药:喷脾3天一个周期,每3天1次。在喷脾期间,喷脾当天喂糖水,其余喂药糖水。共需要3个疗程,3天为一个疗程。
用量:喷脾为一副药10箱蜂,喷1张脾的1/3即可。饲喂一副药喂15箱蜜蜂。喷脾当天不喂药,第二天给药,给两次药,早晚各1次。
注意事项:
1.饲喂期间要勤观察,发现蜜蜂有过多排泄、发热现象,立即停药。并熬制金银花60克,甘草30克,加水1千克(清热草药液),然后饲喂稀糖水。方剂中茯苓为补中调和药,但是茯苓对于胃肠道具有收缩刺激,渗湿利水,健脾胃的功效,应多观察,避免蜜蜂因利水过多导致的死亡。
2.停药后观察1天,并饲喂稀糖浆。此期间主要是针对天气突然变化,蜂群内部温度的变化导致的蜂群内积热。此方中用一味药在积热机体内不利于气血调和。在此声明:在天气突然变化前停药。
3.正常情况下,使用直到病情好转后才可以停止用药,不可用一段时间就停药,避免机体疲劳,产生应激。
免责声明:资料源自网络,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了就点进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