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花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留心、艳丽、苏.醒、湿度、娇嫩、适宜、需要、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学习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2.课文讲读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个别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花钟。
三、教学策略
《花钟》是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作者细心观察,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不同的花开放时独有的姿态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作者怀着一颗好奇心,进一步探索了开花的时间为什么不同,又在文章最后写出了花钟是怎样做成的,全文结构清晰,叙述精当。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要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态度,激发学生观察、记录的热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紧扣不同花朵姿态、开放特点来进行拟人化描写的。
四、教学过程
(一)梳理预习成果,引发学生质疑
1.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花钟的组成、花开的原因、花钟的制造。
2.引出质疑:花钟是什么样子的?花钟又是怎么工作的?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1.品读第一段,了解花钟的组成。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花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自然段。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三句。我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
(3)第一段三句话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你发现了吗?
预设:学生没有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走进作者
1、今天,我们认识一位科学家,他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法布尔。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法布尔的资料。
2、简单介绍《昆虫记》。
二、自学课文
1、同学们认识那些昆虫,谁能告诉我们蜜蜂是一种怎样的昆虫?(会认路)
2、今天法布尔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完后举手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法布尔为了验证密封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3、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三、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一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生字词。
3、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4、上节课我们也知道了,课文写试验的过程是第二自然段?试验的结果是在3、4、5自然段?作者的结论在最后一自然段?
二、精讲课文
(一)试验过程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加上“听说”这个词呢?
(生齐读后,回答。)(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
2、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可以分哪几步。
3、学生画,回答,教师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路??放飞蜜蜂
4、请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他做实验的步骤,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5、其实,法布尔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了试验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后面的内容呢?自由读读,跟同桌讨论一下。(出示该段文字)
(说明法布尔边试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二)试验结果
1、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证明:蜜蜂飞回来了。继续默读第3、4、5自然段,试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而且,我也推测它们可能会不了家了)
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的回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出示句子)那个词语最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词,这是一组关联词,尽管他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的飞回来了。
指导读出重点词。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
(“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试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么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但蜜蜂的这种本能是否无法解释呢?请看老师带来的资料。(幻灯出示)
四、总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15.小虾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认读、运用。
2.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
3.积累并运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作者“围绕中心写具体,表达有序写清楚,用词准确写形象的写法。”读写结合,以片段的形式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4.积累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感受小虾的可爱,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
感悟作者“围绕中心写具体、表达有序写清楚、用词准确写形象”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激趣导题。
1.出示实物(一只小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说你所看到的?(学生观察,老师了解学生的观察方法。)
2.指学生回答,集体进行评价或者互相补充。(根据学生的观察适当的进行板书)
3.老师评议:大家刚刚经过有顺序的观察,表达了自己眼中看到的小虾,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作者是怎样记录他眼中的小虾的。(板书:小虾)
二、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生字。
1.请大家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用笔画出拿不准的生字,带生词的语句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其他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3.小组长拿出生词卡片帮助陈老师检查一下小组同学认读生字的情况。(小组长反馈)
4.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掌握学生对词语或句子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大缸、空隙、掀开、末端、一幅、钳子、搏斗、较大、腹部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5.默读课文、谈感受。
生字的障碍已经被我们大家解决了,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可爱的小虾。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出你对小虾的了解,谈谈作者对他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你呢?(老师要注意鼓励支持学生大胆表达。)
三、互相交流,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一)自学指导。
1.课件出示自学指导:快速浏览课文一、二自然段,完成大屏幕上的考考你——从一、二自然段中,我们知道了“我”把小虾养在(),这些小虾,有的(),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2.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填空,指名填空,齐读填空后的语段。
(二)检查自学。
1.这是作者从小虾的哪个方面进行描写的?(生活环境和外貌。)板书:生活环境样子
2.小虾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学生交流,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对于小虾的外貌描写就是我们刚才所填写的。指名朗读课文原句: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4.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写了什么?(“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
5.指导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小虾样子的可爱,读出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夏天,积了大半缸(gānggōng)雨水,从葡萄架的空隙(xīxì)里滴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
(2)我和邻居阿成哥跑到村边小溪里,在竹荫下静水处,轻轻掀(xiānxīn)开小石块,或者把手伸到大石块下,捉了一些小虾,带回家养在缸里。
(3)有一天,我从缸里捉出几只较(jiāojiào)大的虾,发现它们的腹部藏着许多圆圆的卵。
四、互相交流,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一)自学指导:
1.出示自学指导:作者还从哪个方面写小虾的?请小声朗读第三自然段,看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画出来。
2.小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检查自学:
1.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作者选取了小虾的哪个方面来描写表现它的有趣呢?(生气时。)板书:很有趣生气
2.小虾是怎样生气的?拿出笔画一画。(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说不定就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3.作者是抓住小虾生气时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的?(动作)
4.默读这部分课文,画出描写小虾动作的词语。(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说不定就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5.从这些动作中,你觉得小虾怎么样?(十分有趣形态逼真)
6.指名朗读这部分课文,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读出小虾的有趣。
7.生气前的小虾在干什么呢?(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生气前的小虾这样悠闲自得,真有趣啊!)
8.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句子。
9.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出小虾的有趣。
10.作者小结:在作者的笔下,小虾仿佛活灵活现地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因为作者不仅观察细致,而且用词恰当,描写形象,所以让我们感觉小虾生气时也有趣、可爱。(板书:用词准确写形象。)
2.读选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说不定就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来。
(2)用“”标出描写小虾动作的词语。
(3)仿照这段话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个小动物。
五、互相交流,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一)自学指导:
1.出示自学指导:请小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看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画出来。
2.小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检查自学:
1.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我觉得该让它们在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些。)
2.为了让它们在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些,“我”是怎么做的?(后来,我就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金鱼草,捡了些石块放在缸里。)
3.“我”为什么要采一些金鱼草,捡些石块放在缸里?(我们记得,小溪里的虾是挺喜欢钻到石块下面休息的。)
4.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后来,我就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金鱼草,捡了些石块放在缸里。
(2)我们记得,小溪里的虾是挺喜欢钻到石块下面休息的。
(因为我们记得,小溪里的虾是挺喜欢钻到石块下面休息的,所以后来,我就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金鱼草,捡了些石块放在缸里。)
5.教师小结:这部分课文概括写我对小虾悉心照顾,表达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其实,“我觉得该让它们在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些”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小虾们的快乐就是作者的快乐的含义,明白作者喜爱小虾的感情。(板书:喜爱)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句子创作沙龙。
(1)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改为感叹句)
(2)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改为陈述句)
(3)小虾的搏斗很猛烈。(修改病句)
五、互相交流,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2.互相交流:第五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小虾产卵了,不久小虾也多了。)
3.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正是因为“我”对小虾很关心,它们才会吃得好,玩得好,长得快,才会生出更多的小虾。)
4.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关系?(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六、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有趣、坏脾气的小虾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课文的写作方法,并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大家说好吗?
二、回顾课文,学习方法。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三自然段,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怎样把文章写具体的?(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
2.像这样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那作者又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文章写具体的呢?(抓住了小虾生气时的动作,运用能表达特点的词语来写。)
3.同学们不仅读书认真,而且还善于倾听,互相合作,作者正是运用了围绕着中心句,抓住小虾的动作这种方法才把这群小虾刻画的栩栩如生的。(板书:围绕中心写具体。)
三、拓展练笔。
1.平日里我们司空见惯的小虾,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栩栩如生了,这是因为作者喜爱小虾,和小虾成了好朋友,对它们进行过认真细致的观察,还因为作者运用了一些写的方法。
2.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也见过不少可爱的小动物,你也来当一回小作家,像作者一样把它们写出来好吗?用“真”开头写一个片段,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喜爱。
3.交流展示(根据时间进行修改)。
4.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通过学习,我们走进了妙趣横生的小虾世界;通过小朋友们的笔,我们对更多的小生灵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可爱的小生灵:看,花儿在悄悄开放;听,蜜蜂在窃窃私语……自然界如此奇妙,留心观察,会有更多新的发现。不管是天上飞翔的小鸟,还是花间嬉戏的蜂蝶,还有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儿,它们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四、作业:搜集阅读更多描写小动物的文章。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小虾
生活环境
样子喜爱
很有趣生气
围绕中心写具体
用词准确写形象
[教学反思]
《小虾》
《小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通过对小虾的样子、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写出了小虾的可爱,表现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我在设计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虾的可爱,以及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感悟作者“围绕中心写具体、用词准确写形象”的写法。读写结合,以片段的形式仿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教学中,力图体现“以读为主”,通过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味,感受小虾的可爱和有趣。例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时,通过抓对小虾的动作描写,反复读文,用心体会,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小虾的有趣。尤其是通过抓“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小虾生气时的栩栩如生的神态。从这些地方入手进行读的训练,学生从而体会到了小虾的有趣。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选择一次自己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2.语句要通顺、连贯。
3.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自己的心情。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5.通过小实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爱写、乐写。
[教学重难点]
选择一次自己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语句要通顺、连贯。
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一定做过很多小实验,谁能把自己做过的小实验简单介绍给大家?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评议。
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是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不但能说出自己做过的实验的名称,还能说出过程和结果。这节课我们就把小实验写进自己的作文。(板书: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读中有所发现。
一次有趣的小实验
上课铃响了,老师端着瓶瓶罐罐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老师做什么呀?”有的说:“可能是做实验吧?”老师究竟要做什么呢?大家既兴奋又好奇,目光都聚集在讲台上。只见讲台上放着一盆水、一个空盆子、一根玻璃棒、一瓶酒精和一盒火柴,老师笑眯眯地说:“同学们,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做一次实验,实验的名字叫‘烧不坏的手帕’。请大家看看这些实验材料,还差什么呢?”同学们立即回答:“手帕。”说完就纷纷把自己的手帕拿出来了。老师选了一块米老鼠手帕,高兴地对大家说:“现在我们的实验就开始吧!”
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老师拿起手帕,风趣地说:“我先给这些米老鼠洗个澡。”说完就把手帕在水盆里浸湿了,拧干,再洒点儿酒精,然后把手帕挂在玻璃棒上。老师请来一位同学协助她点火。“哧”的一声,火柴划着了,可一靠近手帕,火就灭了。同学们议论说风太大了,老师把风扇关掉,那位同学第二次点着了火柴,可火柴一靠近手帕,火又熄灭了。同学们说可能手帕太湿了,老师立刻把手帕又拧一拧并洒了些酒精,可手帕还是没有点着。
这下同学们可急坏了,原来安静的教室开始热闹起来。老师不慌不忙地闻了一下酒精,原来问题就出在酒精上——浓度太低了。老师马上换了一瓶酒精,又做起实验来。“腾!”手帕燃烧起来了,望着手帕上升起的一团蓝色火苗,同学们盯着的眼都不眨一下。“米奇老鼠”会烧焦吗?
过了不久,火苗渐渐熄灭了,同学们个个伸长脖子,张望着:嗬,手帕还是完好无损。这下教室里“开了锅”:为什么会这样呢,手帕分明是烧着的呀!
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微笑地说:“这个实验的原理其实不复杂,因为酒精比水轻,手帕事先被水打湿了,酒精燃烧完了,火也就熄灭了。”同学们一听,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秘密。
这次实验真有趣。
2.总结交流。
互相交流,说说你从文中学到了什么关于写小实验的方法。请举例说明,并谈谈你的感受或对短文的评价。(抓住具体的句段谈对写法与内容的理解,也可与自己原来的水平比较,说说短文什么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学习等,师做引导、点拨与提升。)
3.教师小结,写作指导。
(1)整个实验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实验前老师的准备,课堂气氛的渲染;实验中老师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一步一步很有条理。
(2)老师做的每一步,都写得很具体,不仅详细描写了老师的动作、语言,还穿插了同学们议论、心情等场面的描写,这样,就把实验的过程写活了,读起来,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小作者不但把实验过程写得清楚明白,还通过老师的讲解告诉了读者实验的道理。
4.学生自由阅读例文,深入探究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2.导言:上节课小组同学围绕一项小实验及例文探究交流,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全班交流,完成习作。
二、自由发言,探究交流。
1.小组同学根据下面的表格互相交流,说说准备写什么?怎样写?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实验名称:
实验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部:
第四步:
……
实验结果: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实验名称实验过程实验结果)
三、教师小结,写法指导。
1.题目要求。
(1)选择一次自己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2)语句要通顺、连贯。
(3)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自己的心情。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5)通过小实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爱写、乐写。
2.审题要点。
(1)先要正确理解实验的意思。所谓实验就是为了证明某种科学的理论或假设,做操作性工作的意思。自己做过的生活小实验、自然小实验、科学小实验都可以写。
(2)题目上限定“一项小实验”,就只能写一项,不能写两项、三项,更不能写多项。
3.习作内容。
(1)题目可供选择的内容比较广泛,大家自主挑选的余地比较大,在认真回忆的基础上,选择印象深刻、感兴趣的写下来。
(2)题目对实验时间和地点都没有限制。无论什么时间,也不管什么地点做过的小实验都可以做为写作的材料。
(3)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按先后顺序把实验经过写清楚,是这次习作的重点。写之前一定要认真回忆实验的情景,确定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写的时候要分步分节写,先做的先写,后做的后写。
(4)“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是本次习作的难点,要注意穿插在实验过程中,分散地写,写出自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心情的变化。(板书:“我”的心情)
四、明确写法,独立写作。
1.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可以听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实验,哪就赶紧动笔把它写下来吧。相信这次小实验会因你的介绍而被更多的人所喜欢。
2.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独立修改,展示习作。
1.自读修改。
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自己先进行修改,做到语句流畅,标点正确。(教师询问修改的地方,及时给予评价表扬,重在激励学生学会自改的方法。)
2.品读欣赏,师生互评。
选取几个修改完的同学读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交流,由师生共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修改,在交流中学会欣赏。)
3.誊抄习作。
把修改好的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也可以一边誊抄一边修改。
4.佳作展示。
把修改好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贴在展示台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语文园地四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认识关键句,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寻找关键句,学会用关键句概括大意。
2.培养在观察中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好习惯。
3.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培养主动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4.积累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寻找关键句;培养在观察中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好习惯;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学习“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赵州桥》课文片段,互相交流。
赵州桥设计得非常精巧。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赵州桥设计得非常精巧。)
(2)这段话主要介绍了什么?(这段话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层次清晰,内容具体,介绍清楚。)
2.课件出示《花钟》课文片段,互相交流。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2)这段话主要介绍了什么?(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层次清晰,内容具体,介绍清楚。)
3.教师小结:
(1)像上面语段中“赵州桥设计得非常精巧。”“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样的句子叫关键句,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板书:关键句概括大意)
(2)关键句的位置有的在开头,有的在中间,有的在结尾。
(3)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就能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1.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语段的关键句是:
(2)这段话围绕关键句主要介绍了
(2)这段话的大意是:
2.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脚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说不定就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上。
(1)找出上面语段的关键句,用横线标出来。
(2)这段话围绕关键句主要介绍了
(2)这段话的大意是: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句子。
(1)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2)这个路口总是很畅通,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距却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学生自由朗读两段话,互相交流,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前半部分是观察到的现象,后半部分是根据现象提出的问题。)
3.教师小结: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好习惯。(板书: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4.学以致用: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试着照样子说一段话。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3)师生评议,纠正说得不准确的地方。
3.试着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问题,并写下来。
三、作业:把自己写得话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并认真修改。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学习词句段练习。
1.(1)课件出示。
修改病句。
①公园新设了有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
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2)小组交流,进行修改。
(3)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①公园新设了有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两个”和“英国援建的”词序颠倒,意思混乱。)
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成分残缺,不是“三年级全体”,而是“三年级全体学生”。)
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过去”和“往”意思重复,去掉一个。)
(4)课件出示,读读议议:
2.认识修改符号。
3.师生共同研读课本上修改的一段话,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增成分残缺的;删意思重复的;换用词不当的,调词序颠倒的。(板书:增删换调)
4.课件出示:修改病句歌诀
诊断句子的毛病,七个方面查清楚;
一看成分缺不缺,缺的成分要补全,
二看搭配当不当,不当之处改流畅,
三看指代明不明,不明之处要注清,
四看用词当不当,恰当词语来换上,
五看意思重复否,重复词语要赶走,
六看句子矛盾处,去矛除盾要摆平,
七看分类当不当,异类事物另置放。
5.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记住所学的修改符号,准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修改自己的习作。
4.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
(1)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小明终于克服了错误。
(2)金*色的稻田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3)今年我班订阅的杂志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小学生阅读报》和《中国少年报》等。
(4)这本小说我基本上全看完了。
(5)今天老师没来上课,我猜想她肯定去开会了。
5.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今年署假,我有机会加入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活动真是五彩缤纷,有画画,跳舞,唱歌,朗诵,写生,做*事游戏等......夏令营活动既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有开阔了我的眼界,多么喜欢夏令营活动啊!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4)小组展开朗读比赛。
2.简单理解,把我感情。
(1)课件出示词语注释。
①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爱怜(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鹂:*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
(2)欣赏图片或课文插图。小组交流,结合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6.默写一首自己喜欢的描写春景的古诗。
三、背诵古诗《滁州西涧》,课外积累更多的古诗。
16.小真的长头发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2.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3.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4.续编故事: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变成什么?用来做什么?展开孩子想象的翅膀,发展孩子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续编故事: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变成什么?用来做什么?展开孩子想象的翅膀,发展孩子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欢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你们猜猜老师最喜欢什么?(幻想)而且我更喜欢爱幻想的孩子。今天我们比比看,看谁最会幻想,好吗?
在黑板上画一个图案,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板书:长头发)
猜猜有多长?(学生自由发言,板书课题:小真的长头发)大家读课题,要读出小真的头发很长很长的感觉。
介绍作者:高楼方子,年出生于日本函馆市,毕业于日本东京女子大学文理学部日本文学科,活跃于儿童读物创作领域,代表作品有《酷老师》《到奇妙的森林去》《十一月的门》《绿色种子》《小真的魔法》等,曾获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路傍之石文学奖。现居住于日本札幌市。
本文是根据高楼方子的绘本故事改写的。
了解绘本:绘本,外来语,即图画书,是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绘本是发达国家家庭首选的儿童读物,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谈话激发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得出来,大家都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更多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①鱼饵:钓鱼时装于鱼钩之上引诱鱼来上钩的食物。
②栅栏:用竹、木、铁条等做成的阻拦物。
③露天:指户外,上面没有遮盖物的。
④松松软软:软呼呼,形容柔软、有弹性。
⑤悠闲: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⑥遗憾:因未能称心如愿而惋惜。
⑦碍事:指使人不方便,或妨碍人。
⑧羡慕:爱慕,钦慕,因喜爱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等而希望自己也有。
(3)“荡来荡去”是本文中作者用来描写头发在水中漂动的样子,像这样的四字词语,你还知道有哪些吗?(飞来飞去、蹦来蹦去、走来走去、飘来飘去、摇来摇去、游来游去)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1.看拼音,写词语。
tàozhù
()
máfan
()
yōuxián
()
pàomò
()
2.形近字组词。
椅()骑()
提()堤()
棒()捧()
3.把句子中划线部分换成词语。
(1)爷爷退休后种花养鸟,日子过得十分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悠闲)
(2)你把车停在这儿妨碍别人,使人不方便。()
(3)刚晒的被子软乎乎的。()
(4)起风了,小船儿在河中心左右晃动,漂来漂去。()
三、观赏图片,引出故事。
1.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1)看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我们认识一下三个好朋友,她们分别是小真、小叶、小美。三个好朋友正谈论什么话题呢?(头发)
(2)来,我们一起用手比划一下,看看小真的长头发到底有多长?(师生一起,用手指一圈一圈地比划)
(3)这么长的头发会带给我们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故事开始了——(课件出示图片)
(4)教师讲述:小叶和小美留着长的头发,她俩美得不行,小真呢,却留着短短的妹妹头。
①观察图,三个小朋友的头发有什么不同?(两个小朋友是长头发,一个小朋友是短头发)看她们的表情,你能猜出谁是小真吗?为什么?(中间的那个是小真。因为她的头发比别的女孩子短。)
②为什么头发短就是小真呢?(因为小叶和小美留的是长头发,小真留的是妹妹头。妹妹头的头发就是短短的。)
③你很会观察,而且很善于把图片信息和文字信息结合起来思考。
2.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应该把图文结合起来读。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往下读。
3.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四、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套、悠、凌”)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五、作业:练习书写会写字。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二、互相交流,探究初成。
1.课件出示图片,引导交流。
(1)小叶对小美说:“咱们的头发还能长长呢。”“哼,能长多长?”小真问。“长得呀,能盖过腰呢。对吧,小叶。”“对,能到腰呢。”)
(2)小叶和小美都为自己能有长头发感到怎样?(骄傲、自豪、得意、了不起……)
(3)对话练习,读出小叶和小美的自豪和得意。
(4)当你们的好朋友在你面前炫耀自己漂亮的长头发时,小真呀小真,你会如何想呀?(难受、伤心、嫉妒……)大家看看小真听了她们俩的话,她会怎么说呢?(“怎么,你们的头发才能长那么长?我的啊,能长得更长呢!”“嘿!能长多长?”“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说起那个长来啊……”)(指导朗读,读出小真不甘示弱的样子。)
2.小真的长辫子有什么作用呢?
三、互相交流,质疑探究。
1.到底有多长,瞪大眼睛看仔细(课件出示第图片)。
(1)引导学生看图。
(2)师生交流:
①她居然用头发来钓鱼。
②她的头发能从桥上一直挂到河里,太长了。
③这么长的头发的确令人惊叹。小真自己怎么说的呢?(出示第四页文字,教师讲述:要是从桥上把辫子垂下来,就能钓到鱼呢。挂上一点儿鱼饵,河里的鱼,不管什么样的,都能钓上来。还有呢……)板书:钓鱼
2.课件出示图片。
(1)引导学生看图,交流。
(2)教师再出示文字,讲述:要是从牧场的栅栏外面,把辫子嗖的一下甩过去,连牛都能套住呢。一下子就能套到牛角上,只要用劲拉啊拉的,一整头牛就是我的了。还有呢……(板书:套牛)
3.课件出示图片。
(1)引导学生看图,交流。
(2)教师讲述:哎呀,小真和长头发怎么看不见了?在哪儿呢?(就是在露天里,也能睡大觉。只要把头发像紫菜卷那样卷在身上,就成了松松软软的被子了。还有呢……)板书:被子
4.课件出示图片。
(1)引导学生看图,交流。
(2)教师讲述:要是把右边的辫子和左边的辫子绷紧了拉在树上,家里洗的所有的衣服就能一次全晾完啦。在衣服晾干以前,我就读上十本书,妈妈还会对我说:“谢谢小真啦。”(板书:晾衣)
5.引导小结。
(1)教师讲述: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当小美和小叶炫耀自己长头发的时候,小真是怎么做的?(她动脑筋,想象自己有更长的头发,她还想象用长头发做了很多很多事情。)
(2)她都用长头发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①能钓鱼。
②从桥上垂下来能够钓鱼。还能干什么?(能拉牛)
③从栅栏外面甩过去能够套住牛,把牛拉回来。并且,卷在身上,还可以做什么?(当被子)
④最后,她还用辫子做了什么?(晾衣服)
6.如果你也有像小真那样的长长的头发,你会用它去做什么?
(1)教师示范回答。
(2)学生互相交流。
(3)学生自愿发言。(预设:我可以用我的长头发去摘树上的柿子;我可以用我的长头发去抓坏人,把他给绑上;我拿我的长头发当滑梯,让我们班的小朋友都从我的头发上滑下去……)
7.指导朗读,读出小真的自豪、得意。(板书:得意自豪)
1.小真的长头发能做什么?你认为还能做什么?
2.想象长头发的作用,照样子写句子。
例如:要是把右边的辫子和左边的辫子绷紧了拉在树上,家里洗的所有的衣服就能一次全晾完啦。在衣服晾干以前,我就读上十本书,妈妈还会对我说:“谢谢小真啦。”
四、继续交流,深入探究。
1.谈话过渡:听了故事书里讲的和小朋友说的,我们知道,小真的长头发可以做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真是有趣极了!可是这么长的头发,就没有不好的地方吗?
2.学生想象,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对。这么长的头发梳起来还要老半天呢!他们去玩捉迷藏的时候,长头发露在外面,很容易被看到。走路的时候,长头发拖在地方,很容易踩到的。跳绳的时候,还很容易绊倒呢!这么长的头发,怎么洗呀,洗也洗不干净!……
4.是啊,看来长头发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对吧?小叶和小美也有疑惑,看看她们是怎么说的?
(1)学生分角色朗读。
①女生:“可是,那么长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
②男生:“再说,怎么梳呢?那么长的头发。”
③师讲述:抹上香波一揉,那泡沫啊,高得能够着云彩,好像一个大大的大大的蛋卷冰激凌。唯一遗憾的是不甜。而且啊……躺在岸边,让河水冲洗头发,头发就在水里轻轻地荡来荡去,好像海带一样。而且啊……当头发长到那么长的时候,我就已经有十个妹妹了。所以身为姐姐的我,只要悠闲地坐在椅子上。10个妹妹会卖力地给我梳头的。好玩极了。
(2)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叶和小美的疑惑,读出小真的自豪、得意。
5.洗头和梳头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小叶和小美又有新的问题了——
(1)学生分角色朗读。
①女生:“但是,那么长的头发,平时不是很碍事儿吗?”
②男生:“是啊,拖在地上不难受?”
③师讲述:“没关系啊,到那时,我就把头发烫起来”。小朋友想象一下,那么长的头发烫起来,会是怎么样的?(会一直冲到天上去。就像一个爆炸头,会碰到天花板……)
(2)小真自己是这么说的:“于是,我的头发就会变成树林!小鸟、松鼠、小虫子们,都来到这里,这片树林别提有多棒了。”
(3)小叶和小美听得入了神,羡慕地说……
(4)学生朗读。
①学生:“哦,这真是太好了。”
②师讲述:是的,“小真的头发快点儿长长就好了。”这会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叶和小美的羡慕,读出小真的自豪、得意。
五、师生交流,总结全文。
1.你觉得小真是个怎样的孩子?(奇思妙想)
2.教师总结:留着妹妹头的小真在有着漂亮长头发的好朋友面前一点儿也不服输,她津津有味地讲述着自己老长老长老长的头发时的情景,那些奇特的用途让两位好朋友听得入了神,原本有着长头发的她们也开始羡慕起小真的长头发来。我们大家都有一个愿望,希望小真的长头发快快长长就好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说说小真的长头发都做过什么?
二、尝试写话,表现独特想象。
1.谈话过渡:小真的长头发肯定不止能做这些事,还能做很多很多有趣的事,还能做什么呢?
预设一:小真只要把自己绑在轮船上面,轮船抛锚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头发像锚一样甩过去,就能钩住岸上的东西,船不就靠岸了吗?
教师评议:长头发可以当锚用,想象太神奇了!掌声送给他。
预设二:还可以把她的头发当跑道上的白线。
教师评议:把头发一圈一圈地绕起来,给小朋友做跑道用,想象真独特。
预设三:还可以把长头发,挂在树上,荡来荡去,和小松鼠玩。
教师评议:把辫子绑在树上,当秋千用,给大家带来快乐。
预设四:小真的长辫子,还可以让小动物当滑滑梯,滑来滑去。
教师评议:小动物们一定会感谢你的。
2.谈话引导:同学们,你们看,只要把小辫子的方向改一改,形状变一变,就可以做很多不同的事情呢。四人小组说一说,每人至少说一个想法。
(1)学生分小组交流。
(2)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了.要把想法说出来,让每个人听得清楚,听得明白,是要有方法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故事里怎么把想法说清楚,说明白的。(出示故事中两个小节的文字)自己读一读,你发现了故事里是怎么讲的?
①每一段开头都是“要是……就能……”
教师小结:也就是说,它用一个连接词来连接想法和结果。同学们真棒!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特点。还有没有?
②后面都还有一句话的:挂上一点儿鱼饵,河里的鱼,不管什么样,都能钓上来;妈妈还会对我说:“谢谢小真啦。”
教师小结:是啊,说清楚“要是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后面还跟了一句,说出“后来怎么样”。这样说,就说得更具体了。其实,在这两段话里面,还有两个表示动作的词,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一个是——(出示放大的“垂”字,把辫子从桥上往下挂,就是“垂”。)还有一个是——(出示放大的“拉”字,左右两边的辫子拉在树上,才能晾衣服。)
这两个动词用得多好啊(板书:动词),待会儿小朋友写的时候,也要尽量把动词用准确。
(3)鼓励学生自己在心里把刚才的想法,用上“要是……就能……后来……”说一说。(学生默默地在心里说想法,半分钟左右。)
(4)学生从抽屉里拿出学习单,把刚才自己在心里说的话,写在学习单上。(学生写话4分钟。)
(5)很多同学已经写好了,谁愿意把自己写的读给大家听?
预设一:要是把长辫子拴在狗狗的脖子上,就可以遛狗了。这样我就不用花钱去买狗链子了。(师生评议:他用上连接词“要是……就能……”;还写清楚了“后来怎么样”;动词“拴”也用得很准确;做到了开头空两格,格式正确;标点符号占格正确。)板书:连词后来怎样动词空格标点
(6)同桌交换学习单,根据以上的标准互相评一评同桌的写话作业。(生互评写话作业2分钟左右后,请三位小朋友上台展示,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三、绘写故事,分享想象之乐趣。
1.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写出来,再加上封面。2.装订成册,标题为《小真的长头发》续集。
3.表明出版社“xx小学出版社”,标明作者“xxx”。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2.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3.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4.体会“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的心情。感悟世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教学重难点]
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体会“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的心情。感悟世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激趣:同学们读过不少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主人公往往具有超常的能力。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位具有超能力的动画人物,看!谁来了?(播放课件)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故事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尤其令人羡慕的是他会七十二变!(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画面。)假如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话,我知道大家都非常羡慕孙悟空会变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英英,她也想变。想知道她要变成什么吗?想知道她变化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吗?想知道就和老师一起阅读一篇新的课文。(板书:17我变成了一棵树学生齐读课题)
介绍作者:顾鹰: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森林化妆师》、《站住,兔子》等绘本,作品散见于《儿童文学》、《东方少年》、《幼儿故事大王》、《童话王国》、《小青蛙》等杂志,作品多次入选各出版社的年选,获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谈话激发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得出来,大家都想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想要变成什么,更想知道她变化后发生了的有趣的故事。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更多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4.在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1.看拼音,写词语。
húli
()
dīnglíng
()
jìxù
()
táiqǐ
()
2.形近字组词。
壮()状()
克()兄()
肠()场()
密()蜜()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
2.小组交流,自己通过默读课文和观察课文插图都了解到了什么。
3.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英英厌烦了妈妈的唠叨,想变成一颗大树。
(2)英英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
(3)英英请各种小动物住进鸟窝。
(4)妈妈住进了鸟窝,把各种好吃的东西分给了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吃了起来。
(5)“我”的肚子饿了,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6)妈妈知道“我”肚子饿了。
2.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应该把课文插图和课文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全文,对照课文内容观察课文插图。
四、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狐、狸、零、秘、密”)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五、作业:练习书写会写字。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板书课题。
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二、互相交流,质疑探究。
1.问题导学,探究交流。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厌烦妈妈的唠叨。
②课件出示:
“英英,吃饭了!”
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都不想吃饭。
“英英,吃饭了!”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许多。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③指导朗读: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我”想变成一棵树的愿望实现了吗?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②课件出示: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③指导朗读:读出惊喜的语气。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我”变成了一棵什么样的树?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
②课件出示: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③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语气,在朗读中表现出只有孩子才会有的奇思妙想。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4)“我”变成一棵树后做了什么?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请各种动物住在鸟窝里。
②课件出示: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③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我”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出了小动物,还有谁住进了“我”的鸟窝?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妈妈住进了“我”的鸟窝。
②课件出示: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在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乌窝里吗?”
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乌窝里。
③学生自由朗读,说说在朗读中体会到什么?(开始“我”担心妈妈发现“我”变成了树感到担心,后来发现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失望”是什么意思?(因希望不能实现而失去信心或感觉不快活。)
④“我”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矛盾)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⑤“嗵嗵”“丁零丁零”是描写什么的词语?(声音。)
⑥指导朗读:读出“我”心情的变化和矛盾的心理。
⑦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6)妈妈在“我”的鸟窝里做了什么?这时,“我”有什么表现?“我”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妈妈把好多好吃的东西分给小动物们,他们在“我”的鸟窝里吃了起来。“我”的肚子“咕噜噜”直叫,开始想念家里那些香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块糖醋排骨。这些表现说明“我”饿了,想吃饭。
②学到这里,你认为妈妈真的没有发现“我”变成一棵大树吗?(不是,妈妈已经发现“我”变成一棵大树了。)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妈妈想帮“我”改掉不按时吃饭的坏习惯。)在你的眼里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妈妈?(这是一位爱孩子,有心计的妈妈。)
③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后悔,在读中表现出妈妈关爱孩子和有心计的特点。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7)课件出示:
“咦,下雨了。”小狐狸抬头望了望,可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
“是你的牛奶打翻了吗?”小鳄鱼问小松鼠。
“你看,这不好好的嘛。”
“那么,可能是一只虫子撒的尿。”
“不对,是大树在哭。”小白兔发现了树干上不断往下滴的水珠。
①这部分课文描写了什么?(小动物们发现滴下的水珠,议论纷纷。)
②作者为什么要穿插这段描写?(为了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③你从“唉,变成了树真麻烦。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这段话中感受到什么?(“我”迫切希望别人能理解“我”此时想吃饭的心理。)
④学生自由朗读这部分课文。
(8)故事又是怎样发展的?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感受到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②“我”是从哪里感受到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的?(“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英英!”妈妈说话了,还对我眨了一下眼睛。)
③课文结尾一句“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应该怎样朗读?(读出“我”的疑惑和惊喜,读出我对妈妈的赞叹。)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照样子写词语。
(1)丁零
丁零丁零
(表示声音)
(2)香喷喷(ABB)
2.小真的长头发能做什么?你认为还能做什么?
3.想象长头发的作用,照样子写句子。
例如:要是把右边的辫子和左边的辫子绷紧了拉在树上,家里洗的所有的衣服就能一次全晾完啦。在衣服晾干以前,我就读上十本书,妈妈还会对我说:“谢谢小真啦。”
三、拓展交流,质疑深探。
1.说说你觉得哪些想想有意思?(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学生说出原因。)
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1)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预设一:假如我会变,我要变成一朵白云,我和同伴们在空中飘啊飘啊!一会儿组成小白兔、一会儿组成小绵羊,一会儿组成一座高高的雪山。蓝天仿佛变成了一块画板,而我们就在上面做画。
预设二:假如我会变,我要变成一阵风。我看见在教室里学习的小朋友,他们很累、很热,我悄悄飘进去,轻轻的吹了一口气,教室里立即变得凉爽起来了,里面的小朋友们又更加努力的学习。
预设三:假如我会变,我要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鸟。不用上学,不用做永远都做不完的作业和试卷,更不用天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只用做遮风挡雨的鸟巢和同伴玩玩就行了。
预设四:假如我会变,我会变成一架很大很大的飞机,让五湖四海的小朋友来我们中国玩,让其他国家的小朋友领略一下我们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感受一下丰富多彩的九洲大地,要他们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
预设五:假如我会变,我要变成神仙,看见大火吹一口仙气,就会下起大雨,把大火熄灭。看见海啸吹一口仙气,海啸就会退回去。看见别人遇到危险,我就会尽力去帮助他。看见别人受到了残疾,我就吹一口仙气,他们就可以快乐地奔跑,看着美丽的世界,开心的和朋友们嬉戏,拥有大家拥有的一切。
预设六:假如我会变,我要变成公路旁的大树,把汽车排出的二氧化碳吸进去,再变成新鲜的空气,让人们低碳生活。
4.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五、师生交流,总结全文。
1.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奇思妙想)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园地五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交流读过的想象文章,介绍奇特的想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按出手印想象事物、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交流读过的想象文章,介绍奇特的想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按出手印想象事物、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板书)
1.课件出示:
《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我”变成了一棵树,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小动物们和妈妈住在鸟窝里。
《小真的长头发》一文,小真的长头发可以用来钓鱼、当晾衣绳……
2.互相交流,畅谈感受。
(1)“我”变成了一棵树,这样的想象真奇特。
(2)长头发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让我们看到在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大胆想象可以实现美好的愿望,拥有奇异的经历。
3.互相交流自己读过的这种文章或图书。
4.教师相机小结。
童话故事就是作者大胆想象创编的,阅读童话故事时心情总是很愉快的,那些可爱的精灵、仙女、有生命的花草树木和日月星辰,让人可以暂时忘却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让平日超载的心,留出一分纯净的天空。很多童话也是在用一些简单的比喻阐述一些道理,比如用长鼻子的匹诺曹教我们不要说谎;用人鱼公主的故事教我们懂得付出,读完这些故事,会心一笑之余也能有所感悟,比枯燥的说教好得多了。建议同学们有空的时候多看点童话故事。
二、学习“初试身手”。
1.课件出示: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的新奇。
(1)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手指印,画成想象中的事物。也可以在图下做简单说明。
(2)展示学生作品,由小作者进行简单介绍,师生评议。
①多美的“笑脸”——他的脸好像绽开的白兰花,笑意写在脸上,溢着满足的愉悦,嘴角上扬显得有些傲气。
②多么可爱的“小猫”——它的眼睛圆圆的,小小的鼻子下有一张三角嘴,小嘴两边有两撇漂亮的“八”字胡,圆圆的脑袋上竖起两只尖尖的耳朵,显得特别神气。
③“鹩哥鸟”全身都是乌黑的,只有嘴巴是橘红色的,它还有一双花椒粒一样大小的眼睛。我仿佛听到了它丰富多腔地叫唤,听,那叫声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婉转动听。
④“小蜜蜂”长着**的身体,上面有黑褐色的条纹,六只细短细短的腿,浑身毛绒绒的。它正张开透明的翅膀准备飞向花园去采蜜呢。
2.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接龙编故事。
(1)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上给出的开头,选择自己跟兴趣的一个开头,试着独立完成接龙编故事。
(2)根据学生选择情况组合四人小组,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评议,互相补充,并选出最佳小故事。
(3)小组派代表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师生评议。
(4)教师小结,方法指导。
①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②展开充分的想象,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
③续写要在主要任务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个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续写部分的主题必须是健康的,有意义的。
④续写部分要注意前后照应,防止自相矛盾。
三、作业:续编故事。
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