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胡峰防控小知识,一定要了解哦
TUhjnbcbe - 2021/1/4 12:31:00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         http://m.39.net/pf/a_4784987.html

进入秋季,又到了胡蜂活动的高峰期,为切实做好防控工作,现将胡蜂防控基本常识做以介绍。希望引起注意。

一、胡蜂的基本特性

胡蜂,俗称马蜂、*蜂,葫芦包,5一10月份活动频繁,12月底进入冬眠,该蜂体大而凶猛,体长约19~27毫米,棕黑色。胡蜂1年常可发生3代,有的品种发生1-2代,喜群居生活。进入秋季,气温降低,迁居至石洞、草堆、墙缝、树洞等比较避风、恒温处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回暖至14-15度时,开始重新活跃,并选择在树木、屋檐等通风透气的地方筑巢入居。胡蜂巢似球形,巢壳似鱼鳞片状,褐色,最大直径可达1米左右。胡蜂体大身长*性强,人被蜇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和*性反应,严重者导致死亡。

二、胡蜂对人的危害

胡蜂尾部长有螯针,人被蛰伤后,伤口往往肿起小水泡,并迅速化脓,受伤严重者出现无尿,或者尿呈浓茶色、酱油色的症状,特别严重的在3个小时内就可以因中*性心肌炎死亡。

三、胡蜂预防基本常识

1、发现胡蜂时,注意不要惊扰胡蜂,出门带帽子。

2、庭院要经常修剪树木,翻松土壤,减少胡蜂筑巢的机会,房前屋后避免栽种多汁植物,减少胡蜂进入宅院的机会。

3、不要在村庄附近养蜜蜂。

4、不应在空旷地方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及饮品,以免胡蜂集结。

5、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出行前不要饮酒、使用化妆品。

6、胡蜂是色盲,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

7、被蜂群攻击,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

8、野外活动时应注意观察周边环境,避免惊扰蜂巢,在胡蜂分布密集区作业时要穿深色长衣裤防护。

9、野外活动时如遇见单飞的胡蜂在周围盘旋,表示你已接近它的警戒范围,绝不要挥赶或骚扰它,也不要近距离观察胡蜂,要尽快离开,以免它发出讯息招来群蜂攻击。

10、在人类活动区附近发现胡蜂巢穴,没有完善的防护装备切勿自行摘巢,报告森防、消防部门处理。野外作业人员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醋、蛇药、息斯敏等)。

四、蜂蜇伤后紧急救治方法

胡蜂腹部*针刺入皮肤即注入*液。中*后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过敏性体质的人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肝功能衰竭。

若是胡蜂蜇伤,要立即检查蜇伤处,挤出*液,涂抹食醋中和*液,还可涂皮炎平、南通蛇药、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紫花地丁捣烂外敷,重伤可用0.1%肾上腺素0.5ml皮下注射或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物;局部剧痛者,可用0.1%利多卡因或0.5%~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重症在伤口近心端扎止血带,每隔15分钟放松一次,扎结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医院就诊。

[húfēng]

胡蜂

胡蜂分布全世界。令人见而生畏。长约16毫米,触角、翅和跗节橘*色;身体乌黑发亮,有*条纹和成对的斑点。螫人很疼,但*性不如常见的大胡蜂(大胡蜂属〔Vespa〕)和小胡蜂(小胡蜂属〔Vespula〕)。蜂窝是纸作的,由蜂王收集的木浆制成。通常较大型的蜂窝单层蜂室可有多达多个幼虫室,用多个短柄连接在牢固的悬垂物上或上层蜂室形成圆球状。

胡蜂的别名还为:*蜂、马蜂、地王蜂(广西)、地龙蜂、红头蜂(云南、贵州)、大土蜂(台语);台湾大虎头蜂;中华大虎头蜂;黑腰蜂(云南、贵州)。其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区的丛林中。胡蜂是*蜂的一种,是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过去称为针尾亚目〔Aculeata〕)中胡蜂总科的统称。世界上已知有多种,中国记载的有余种,在中国分布甚广。

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的1总科,蜂家族的一员。体壁坚厚,光滑少毛,静止时前翅纵折,具强螫针的蜂类。本总科昆虫通称胡蜂,俗名*蜂。全世界约有1.5万种,已知种以上。中国记载种。为捕食性蜂类。蜂巢结构:马蜂亚科和胡蜂亚科的胡蜂所建立的蜂巢是用枯枝、叶或者动物粪便所造成的,而非蜂蜡。这一点与蜜蜂及其他胡蜂有所不同。分布区域在全世界。

外形特征

卵:呈椭圆形、白色、光滑,卵端部形成胡蜂未来的头部,基部形成腹部;

幼虫:体粗胖,两端略尖,梭形、白色,无足,幼虫消化道不与排泄孔相通,而于中肠部由围食膜形成一封闭的囊,排泄物被贮存在这囊中,化蛹后此囊干硬变黑,随蜕掉的皮一起脱出;蛹为*白色,随老熟程度逐渐加深,头、胸、腹分明,主要器官均明显可见,蛹不食,在蜂室内羽化成蜂后,以上颚咬破室口钻出;

成虫:头部前后略平,大型复眼位于头上部两侧,呈肾形,胸部近似圆柱形,端部略细,胸部分3节,每节生有1对足,中、后胸上各生有1对膜质的翅,即为前、后翅。成虫3对足均灵活有力,有抓捕昆虫、辅助取食、修筑蜂巢之用。

雌、雄蜂主要差别为:雄蜂腹节和触角均较雌性多1节,很多种的触角端部节常弯成钩状;雄蜂腹部末端有一雄性外生殖器,外生殖器基部为1对粗壮的生殖突基节,端部为较细而突出的生殖刺突,有握抱作用;雌蜂腹部末端有能伸缩的蛰针,可排出*液,故仅雌蜂蛰人。

生物学习性

生活史

胡蜂属于完全变态的动物,一生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我国闽南山区黑盾胡蜂一年可发生5一6代,闽东地区的墨胸胡蜂一年4一5代。由于种类不同或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就是同一种类也由于越冬蜂王营巢产卵的始期差别较大,均可直接影响世代数的差异。

生活习性

1.群体组成:·每群均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墨胸胡蜂三型蜂的发生及其作用:

蜂王:越冬后的蜂王经过一段时间活动和补充营养后,各自寻找相对向阳避风的场所营巢,边筑巢边产下第一代卵,还担负御敌捕猎食物,饲育第一代幼虫和羽化不久的蜂等内外勤一切工作,它是这时巢内唯一的成年蜂。从第二代羽化后的雌蜂中少数个体与雄蜂交尾成功成为当年正常产卵的首批新王,接着越冬蜂王被交替了。

雄蜂:墨胸胡蜂第三代就出现雄蜂10多只,它是第二代雌蜂中未经交尾授精的个体产卵繁育而来的,它们可与同巢或异巢的少数雌蜂交尾,亦可与同代或母一代雌蜂交尾,交尾后不久陆续死亡,而最后一代雄蜂数量多占总蜂数1/6~15/。可见,墨胸胡蜂一年中雄蜂至少发生2代以上。

工蜂:专司扩大蜂巢的建筑、饲喂、清巢、保温、捕猎食物、采集、御敌和护巢等内外勤活动。这些工蜂性情暴烈凶狠,鳌针明显,排*量大,有攻击力,第一代的成蜂全为担任内外勤工作的工蜂。第二代雌蜂中除少数交尾成功成新蜂王和个别个体未经交尾产雄性卵的雌蜂外,余下大部分是工蜂。

2.群势:因种类不同有很大差异,最后一代的墨胸胡蜂三型蜂总蜂数有的可达只以上,其成蜂数约为同期基胡蜂29倍左右。而同一种类群势最大多出现在越冬代的前一代。

3.营巢:黑盾胡蜂或墨胸胡蜂顺利越冬的授精雌蜂,最早3月中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单独觅寻屋檐下或避风向阳的小灌木丛中第一次筑巢并开始产下第一代卵,这时蜂巢单脾悬挂,巢房口向下,巢房数仅20~30个。整个巢脾边缘开始有巢壳,但仍自然可见巢内蜂王逐房饲喂幼虫的情况。第二代出现第二片巢脾(有的还筑成第3片巢脾),总巢房数10一个,这时巢脾已被巢壳所包裹,蜂巢呈球状,仅留直径约2厘米的巢口出入,因此,巢内生物学习性观察困难。胡蜂一般都选在冬暖夏凉、温湿度适宜的场所营巢,它们在隐蔽的大树洞内营巢,洞内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又有利于御敌、护巢。但不同种类选择营巢场所颇有差异。

4.出勤:夏、秋两季胡蜂每天出勤通常都有明显的两个高峰,夏季5时30分和16时30分前后,而秋季均推迟1小时左右。

5.食性:通过越冬代(12月中旬)观察胡蜂采回的东西,可以辨认的多为昆虫类,它是杂食性的,但山区的蜜蜂为主要的捕食对象,特别在食物短缺季节,更集中捕杀蜜蜂。

6.越冬:闽东、闽南黑盾胡蜂、墨胸胡蜂和基胡蜂越冬代交尾成功授精的工蜂均于1月中旬至2月初分批逐渐弃巢迁飞到暖和、气温较稳定又干燥避风的山村屋檐下、墙洞裂缝、腐蛀的树洞孔隙、蜜蜂土蜂箱盖下和墓洞裂缝等处,通常集结越冬,越冬期50~70天。

近期是胡蜂活动高发期,请各位做好安全预防工作,杜绝一切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转载:凤堰情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胡峰防控小知识,一定要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