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隶属于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组,亦名马蜂、*蜂、草蜂等,目前全世界已知约有多种,在遭到攻击或不友善的干扰时,会群起攻之,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性反应,严重者更可导致死亡。
胡蜂常见的种类有马蜂、虎头蜂、人头蜂等,一窝大概有七、八百只。它体型大,性情凶猛,且*性猛烈。筑巢于树冠、树洞和土穴,内有“雄师百万”,连猛兽飞禽对它也“敬而远之”,不敢“染指”!
中*表现:
胡蜂*腺可分泌多种*素。
局部症状有受蛰后皮肤立刻红肿、疼痛,波及范围扩大,可溃破形成不同大小的溃疡面,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
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肝肾功能衰竭、休克等。对蜂*过敏者部分可出现在蛰伤后数分钟到数小时,表现为迅速扩大的皮疹、憋闷、气短、恶心呕吐、腹泻。另,部分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是为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
胡蜂袭人的原因:
1.气候:由于秋季气候适宜,一般气温在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相对湿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胡蜂嗜食甜性物质。在米范围内,胡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米则常迷途忘返。
2.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昆虫种群数量增加,为胡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大面积的经济林如柿子、梨、杏等,为胡蜂取水提供了便利(胡蜂喜食蜜源性食物)。
3.人为因素:人类绝大多数是主动攻击蜂巢时,才遭到胡蜂的报复;平时使用的化妆品、香水及饮用的酒类、饮料甜品中有与胡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易“招蜂引蝶”。
如何预防胡蜂:
1、秋季野外郊游、作业时,于深山老林或田园、草场,有胡蜂可能出没的地方,要戴帽子、围脖等,以防暴露的部位被蛰伤。
2、庭院要经常修剪树木,翻松土壤,减少马蜂筑巢的机会,
3、胡蜂喜食甜食,如蜂蜜、花粉等易招惹胡蜂,故不要接近村庄附近及山区的养蜜蜂场所。
4、不应在在空旷的地方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甜食和饮品,以免胡蜂集结。
5、在山野中游玩及出行前,不要涂抹化妆品、香水及饮酒,以防胡蜂闻风而至。
6、胡蜂是色盲,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
7、被蜂群攻击,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马上采取保护措施,如躲进建筑内关好门窗、就地趴下减少暴露面积,用衣物或其他膜状物覆盖身体,尤其做好头面部、手等暴露部位的保护。
8、野外作业时应观察周边环境,避免惊扰蜂巢,在胡蜂分布密集区作业要穿深色长衣裤防护、戴帽子。
9、野外调查时如遇见单飞的胡蜂在周围盘旋,表示你已接近它的警戒范围,绝不要挥赶或骚扰它,也不要距离很近观察胡蜂,要尽快离开,以免它发出讯息招来群蜂攻击。
10、在人类活动区附近发现胡蜂巢穴,如学校、集镇、街道等切记没有完善的防护装备切勿自行摘巢,报告防控部门处理。报警,寻求专业人员摘除。野外作业人员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蛇药、息斯敏等)。
紧急处理:
一旦被胡蜂蜇伤,不要惊慌失措,冷静应对。
1.如有*刺留在人体,应用黏性大的胶带拔除,清水彻底冲洗、充分水化;立即用食醋等弱酸性液体洗敷被蛰伤处。
2.立即用手挤压被蜇伤部位,挤出*液,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红肿和过敏反应;冰敷对减轻局部反应有效;局部可敷用水调的季得胜蛇药。
3.胡蜂蛰伤后数分钟到数小时症状会进展加重,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主办:平利县西河镇
本期编辑:高祥婷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