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论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TUhjnbcbe - 2020/7/16 11:39:00
白癜风治好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在北京的冬夜 这样雾霾深重的时节 突然想起江南的春天。想起那句“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忽然被打动。想到这雾霾深重的冬日 要多有几次清朗的天气 才有气象。


实则我未必觉得江南的春天有多浪漫 霪雨绵绵 阴寒入骨 我是欲哭无泪 受了多年的折磨 逃到北方才解脱 豁然觉得天青地阔 居然还有这么干脆的春天 虽然短 但胜在爽快 反而叫人留恋。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是一句旧句 常写成新春的对联贴在门上 抬头举目 十户里面倒有五户是它。少时朦胧 难解其中意境 只觉得是一句新春的祝福而已。而今突然想起 才觉得这真是有气象的句子。


王湾是开元年间的诗人 洛阳人 字号不详 在唐玄宗年间中了进士 《唐诗纪事》说他登先天 唐玄宗年号 进士 开元初为荥阳主簿。因为博学被选去校正秘阁群书 校对典籍 功劳不小 因功转任洛阳尉 最后的官职也是这个。


县尉是不高的官职 很多诗人都对任县尉这种职位表示了尴尬和不满 最有名的 当属诗人高适在未得志之前 说的“拜迎官长心欲碎 鞭挞黎庶令人悲”。在王湾的诗中却少见这种不满 一来是因为他遗作较少 后人难窥全貌 二来可能也与他心性有关 不是特别在意官职 也就少了许多“才高位卑”的矛盾。


王湾存诗不多 得十余首而已 却与张若虚一样 凭一首就可以名传后世。这首《次北固山下》 在当时就是众口相传的佳作。“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是盛唐名句。开元年间 宰相张说曾亲手将这两句诗题写于*事堂 “每示能文 令为楷式” 让文人学士学习。直至晚唐 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 一句能令万古传” 如施蛰存先生所说 王湾的诗名 全靠这一联 垂于不朽。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次 是停留的意思。北固山 在今天的江苏镇江市 我去年写*仲则的时候漫游江浙 曾去到北固山 当时没有想起王湾的这首名作 只想着回到*仲则当年漫游吴越的情境中去。*仲则的《登北固楼》这样写道


振衣直上最高楼 吴楚青苍一望收。


此地山形常北顾 千年江水自东流。


乾坤莽莽鱼龙气 今古花月愁。


不尽狂澜走沧海 一拳天与压潮头。


作为清朝最好的诗人 *仲则的诗常有神接唐人的气象 令人心胸豁朗 这首《登北固楼》是他在北固山游历时所作 仲则所登北固楼 我怀疑就是北固山上的多景楼。


这首诗放在历代咏怀怀古的诗作中亦不见失色 我今晚想起这首诗 却突然醒悟 气象虽似 处境、心境有微妙不同 终究还是不同。


王湾作为一个中原人士 广义上的北方人 以游客的身份 往来于吴楚之间 其实更易生出离愁 但他的诗流露出松弛 享受的状态 人在江南、神驰故里 即使有思归之意 也不是因为窘迫。而*仲则是真正意义上的江南人士 在家乡附近漫游 却常有羁泊飘零之意。“不尽狂澜走沧海 一拳天与压潮头”内藏紧张和对抗的意味。诗意再磅礴 也掩盖不了内心的失意。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真是以诗入画。“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写江南春色、江景 细腻又大气 叫人读了心里欢喜 如逢青山 如见绿水 有春色相迎 绿意染衣。


这是个春天的夜晚 潮平显江阔 风顺使舟顺 这是个美好的夜晚 美好 是一切都刚刚好。


如果说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还仅仅是兴之所至的精确描述 不足以展现盛唐的气象 那么下一句“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就真的完美到令人叫绝了。“生”和“入”字用的精绝 无可挑剔。


“生””字也还寻常 如张九龄就有名句“海上生明月” “入”字却不是轻易可以想到。殷瑶说这两句是“诗人已来 少有此句” 不是谬赞。


王湾在此用的是倒叙句法 不说腊月里已有春意(这一年立春可能在腊月) 而说春意进入了旧年。写时序交替 生机勃勃 都不刻意用力 好像是随口道来 却是那样精妙 一字不可易。


扬帆行船 缓行江上。曙光熹微的残夜 江上涌出一轮红日 破浪而出 气势惊人 旧年还未过完 江岸已见春意。时光在迅疾之中显得从容 身边的一切都暗藏着新鲜生机。这种不徐不疾的感觉 是人能感受到的最舒服的状态。


在开元盛世 做一个有为有闲的文人 是人生大幸。从中原漫游到江南 王湾所感受到的 是江南的春意 盛世的从容。“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年少英气之人 在岁暮腊尽之时 虽然思念家人 有念归之心 却无伤感之意。


此种心境绝不同于离乱之时“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的惶恐 亦不同于飘零之人“一年将尽夜 万里未归人”的凄楚。是时天地安然 繁华无尽 心气高昂 正可纵情遨游 懒计归程。这便是人所共赞的“盛唐气象”。


《次北固山下》旧题为《江南意》 诗句也略有差别。


南国多新意 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 惟向此中偏。


初稿《江南意》与改定本《次北固山下》相比 最精彩的一联没变 诗意侧重却不同 《江南意》是以北方人的角度看江南的风光 所以觉得有新意 第一句“南国多新意” 正是此意。这首诗更像是平铺直叙的游记。他游兴正浓 趁大清早就开船东下 看到春江日出、春意萌动 这些寻常的景色 在当时的北方人看来 是饶有新意的。


以炼字而论 “失”不如“阔”生动 综合看来 当是《次北固山下》诗意更胜一筹 想来这也是王湾最后改定的原因。


《次北固山下》令我想起辛弃疾的名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青山如笔 江水如墨 冥冥中 一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在书写着沧桑。人间的疏痕淡墨都融入了不动声色的历史中。


辛弃疾处在烽火流离的年代 与王湾心境是不同的。残宋半壁江山 又怎敌得过大唐盛世 想只手补天裂 都无灵石可炼。他只有登临怀古 遥想三国 遥念孙刘曹 那是英雄出没 传奇辈出的年代。孙权年纪轻轻就坐镇江东 指挥千*万马 建功立业。所以曹操才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


是男人都有如此念想 何况辛稼轩亦非常人 他少年时已立志抗金 一腔热血 势要收复故土。也曾挑灯看剑 率区区五十人夜袭敌营 活捉叛徒 震惊当时 是文武双全 举世瞩目的传奇。在他心中未必不以孙仲谋自比 奈何时不予我 几番起落 最终还是壮志难酬。这身不由己 痴心错付的坎坷 又不同于孙权。


在虚幻的境地里 诗万首 酒千觞 笑谈古今 几曾着眼看王侯 在现实的处境中却一次次低头 奢望君王赐予机会和权力。


“故令边将储虎臣 为君谈笑靖胡尘” “安得壮士挽天河 净洗甲兵长不用。”多数时候 理想都会倾覆 成了一厢情愿 化作字里行间的唏嘘 说书人口中的闲话。


北固山是一座与三国历史勾连不绝的山 三国时属于孙权的势力范围 刘备与东吴结盟 京剧中刘备被吴国太和乔国老看上 定亲的甘露寺也在这座山上。后来 刘备归蜀 孙尚香留吴 不管民间传说中如何粉饰 都掩盖不了它惨淡的本质 这终究是一场短暂的 不欢而散的 以悲剧告终的婚姻。


我其实对刘备这种“仁义”之士无感 对他的风花雪月也不感兴趣 在刘备的一生之中 孙尚香只是一个无关宏旨的插曲 人生中一段装模作样的艳遇。


站在北固山上 看青山隐隐 江水滔滔 我突然想起这个在历史中一闪而过的女人 一股浓重的悲悯从心头涌起。


蜀吴联姻 说好听是合作 说不好听 开始就是算计 两国之间因利而合 利尽则散。和亲的孙尚香连筹码都算不上 至多只是一个好听些的由头。


有人成就、就有人牺牲。在群雄割据 烽烟四起的年代 一个女人所谓的终生幸福 是可以理所当然被弃置的即使她是一国的公主。


这种处境下的女人的婚姻 与家庭相关 与身份有关 与荣耀相关 与朝*有关 唯独与爱无关。


身不由己 心不由己。那个即将到来的他 是不是良人 无关紧要。


人都说 家国天下 到头来 还是天下国家。


这样的女人有很多 无论是不太被人提及的孙尚香 还是赫赫有名的王昭君或者是文成公主。她们和亲之后的真实际遇都十分凄凉 有苦自知 只是她们的苦被后人刻意淡忘 美化罢了。这样想来 孙尚香能及时摆脱一个不爱她的男人 亦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她独自留在吴国 即使处境略孤苦 也比随他去了蜀国好 犯不着叫人觉得别有用心 付出了真心 耗费了青春 还被人千防万防……


流水迢迢送君去 青山隐隐我归来。好在不爱 未曾深爱 还来得及抽身 不会挣扎 不必纠结。


是海日残夜 江春旧年 还是银碗盛雪 白马芦花 都只是短暂交错的因缘 无常的示现。来源:( -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_安意如_新浪博客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