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土“利益链”不除 “马路杀手”难遏
东方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 仅据早报上周五披露的不完全统计,在11月19日至30日的短短12天内,本市有12位市民命丧渣土车车轮下。上百度输入上海、渣土车、夺人性命点击,费时0.059秒,即跳出相关新闻87000余篇。面对空前强烈的舆论质疑和拷问,市*府于上周六召开专题会议,再次部署严肃查处“马路杀手”,承诺务必把大型施工车辆(主要是渣土清运车)肇事势头压下来。市*府动了真格,有关部门不敢再推诿扯皮,当天晚上起,多个部门联手上路执罚,一场阶段性整治行动由此展开。然而,仍上百度搜索,早报评论员不但发现类似的专项整治行动本市已组织过多轮,基本上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整治一回。早报评论员甚至查到,本市系国内最早对渣土车实施依法管理的特大城市,早在1992年4月1日,本市就率先在省(区)一级,颁行《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在该行*法规中,关于渣土车管控的法条一应俱全。这就告诉本市各界和广大市民,上海依法治理渣土车不光较早具有了法制(治)理念,且完全可依法进行操作。反过来,面对一次次运动式整治渣土车危害的专项(联合)行动而成效不彰,甚至于“马路杀手”最终酿成近期沪上的又一个“焦点话题”,除了证明运动式执法固有的“局限性”之外,还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马路杀手”屡禁不绝直至越禁越肆无忌惮的深层原因。深层原因是什么?有关部门纷纷放话,直陈渣土车超载、超速现象受“灰色经济”利益驱动,司机、土方包头、渣土清运公司老板们的集体无良“罪责难逃”;市区两级有人大代表和*协委员经调查确认,“多头执罚”——十几个部门治理渣土,难辞其咎。没错,除人们熟知的公安交警外,环卫、市*、园林、规划、交管、城建、土地、建筑管理、房产、公用事业、城管等部门,都对渣土车各管一段。渣土车有必要设置十几道监管环节么?有必要动用那么些部门来共同把持十几道市场准入门槛么?本市出租车市场“黑车”猖獗和渣土清运市场“平时谁都可以插一脚,出了事谁都装聋作哑”的现状,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早报评论员住家附近就有大型工地正在开挖土方,闻近期渣土车频频“杀人”,特意进入工地与包工头闲聊获悉,“假如按额定吨位拉土方,我们不赚反赔,只能喝西北风去”(包工头语)。然而,十几个部门十几道市场准入门槛,是否存在名目繁多的行*性收费——以至于早已形成上文所及的“灰色经济”之外的另一条“行*收费利益链”,论者似乎缺乏过硬证据。不过,市场经济常识早已告诉人们,凡设定市场准入行*许可的行业,一定会发生权力寻租或变相寻租现象。若行*许可设置过度,权力寻租必定处于高发态势。前一阵子通过对“钓鱼执法”的反思,人们已然明了,出租车行业高企的市场准入门槛,导致“黑车”大量滋生,因为只要不被“钓住”,除油钱和正常保养维修费用,“黑车”的“租金”近乎为零,利润空间一经成倍放大,铤而走险乃市场的“附加规律”。据介绍,本市现有持证渣土车2500余辆,另有“黑渣土车”千余辆(有关部门公开承认的数字),“黑车率”居然高达25%,如是现状不改变,有证渣土车难免也会变“良”为“娼”——12月2日凌晨,徐汇区交警检查104辆渣土车,竟有90辆超载、超速、闯红灯,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可是,“黑渣土车”缘何大批量滋生,舆论尚未予以深究,有关部门也未作反思。病急下猛药——尽快把渣土车肇事势头压下来,采取运动式专项整治是必要的,亦属回应民意的必需之举,想必已闻“风声”的渣土车司机也会稍作收敛,可一旦“台风”过去,其违法行为又将卷土而来。渣土清运管理作为市*管理的一个子项,说难也难,说易也易。若在“严打”同时,清理“渣土收费”,理顺监管体制,非但“马路杀手”可遏,渣土清运也完全可成为市*建设的一个正当“辅助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