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文·霍尔:都市主义建筑究竟是什么
南京艺术与建筑博物馆
深圳万科中心不知不觉,斯蒂文 霍尔已经成为在中国项目最多的外国著名建筑大师之一。七个项目,从耳熟能详、已经建成的北京MOMA和深圳万科中心开始,到刚在杭州拿下的音乐博物馆园区,项目的规模正在扩大,而霍尔本人却始终低调。这位在1980年代的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蓬勃之时,与弗兰克 盖里以美国东西为界分庭抗礼的建筑师,是当代美国建筑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建筑并不追求外表的华丽,而却始终强调 灵性的空间 ,即使在做大体量的、看似毫无个性的商业楼宇时,也往往有别出心裁之举,这一点,在他中国的作品中也不鲜见,万科中心 躺倒的摩天大楼 就是一例。 日前,斯蒂文 霍尔建筑师事务所巡回展览 都市主义:斯蒂文 霍尔+李虎 斯蒂文 霍尔建筑师事务所在中国的七个作品 在杭州城市规划展览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集中展现南京艺术与建筑博物馆、北京当代MOMA联接复合体、深圳万科中心和成都来福士广场四个项目,详细记录从初期概念、方案设计、模型制作及竣工现状的完整过程;另一方面还将展出该事务所在杭州的三个新项目,即杭州三轴场域、山水杭州以及近期刚获胜的杭州中国音乐博物馆园区设计竞赛项目。在展览开幕式之前,斯蒂文 霍尔接受了早报的专访,谈及他心目中追求的具有 灵性 空间的都市主义建筑: 从第一笔的草图到最后建成,建筑都是和情感表达密切相关的, 灵性 占据了空间,决定了建筑的具体细节。
谈 都市主义 :建筑应超越单一功能 东方早报(下简称早报):您此次展览被命名为都市主义,您理想中的 都市主义 建筑究竟是什么样的? 斯蒂文 霍尔(下简称霍尔):我觉得都市主义需要有三个要素。一是要创造城市和集体使用空间,这些非单功能而是新复合体的建筑物,富有同步性的丰富功能。就像我们之前北京的MOMA联接复合体项目,它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住宅建筑群,内部有花园、餐厅、电影院和幼儿园等,用高桥相互连接。二是每个建筑项目都对材质的实验和开发利用,进行了光线与感官现象的研究。例如在杭州的三轴场域新项目,它是一个独特的多用途空间,能为婚礼、音乐会、戏剧等等提供场地,这个建筑的主空间被从三轴结构系统的空洞中透入的顶光所照亮,使建筑与光相互交融。第三是利用绿色能源,比如建筑内外使用地热采暖和通风制冷,太阳能光伏电板和废水回收利用等的绿色策略。 早报:那此类的 都市主义 建筑是否适合中国现在的状况呢? 霍尔:不管环境变化如何,建筑和城市是要相互支持并紧密相连的,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建筑都应该是更好地来为人服务的。单一功能建筑的服务性是有限的,都市主义的建筑群所能提供的服务将大大超越单一功能的建筑。 谈中国作品:最喜欢的作品还在脑海中 早报:此次展览选在杭州,而您在中国最新的几个项目也在杭州,特别是山水杭州的规划就在西湖畔,能谈谈您的理解么? 霍尔:在介绍我们的设计前我先要说一说我一个模糊的记忆:那是一张古画,叫做西湖,在画上可以看到13世纪的西湖,那是自然与建筑的完美平衡 城市的建筑结构和自然景观,我想那就是我们需要尝试的。 山水杭州是一个很大的项目,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去重塑一整片城区。我记得第一次来杭州之前,就听到一句古话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但是抵达后,却有点失望,直到见到动人的西湖,我对自己说,对,这才是杭州。我看到三潭印月美妙的石凳塔,特别是它在夜里发出神秘的光。这使我联想到了这个项目 山水杭州。我们希望达到西湖画作中的那种平衡,一种自然与人工的平衡。一边是山的区域,一边是水的区域,关键是要达到平衡 文化与商业的平衡,山与水的平衡,新与旧的平衡。 早报:在您看来,在中国做建筑和您在其他国家做建筑有什么不同? 霍尔:在来中国之前,其实我在日本工作过很久。2001年是我第一次到中国,我觉得中国的发展远远快于其他的国家,从2003年第一次接手中国项目,7年以来中国的变化翻天覆地,这种快速的变化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觉得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做了对的事情。 早报:到目前为止,您最满意的中国作品是哪个? 霍尔:最新的那个。我永远喜欢还没有创造出来的那一个,它应该还在我的脑海里。 谈设计:建筑需要去感受去触摸 早报:您的每个作品关注的角度和构思都不同,您如何寻找切入点? 霍尔:我觉得这是一种概念,一种现象。我之前曾写过一本书 《观念与现象》,主要是说我在设计时如何表达,通过材料、拼接以及对灯光的运用来寻找突破。从第一笔的草图到最后建成,这些建筑都是和情感表达密切相关的。 灵性 占据了空间,决定了建筑的具体细节。而建筑就是一种存在的现象。 早报:您项目的灵感来源更多的是和当地环境有关还是从项目本身着手? 霍尔:我觉得与文化和历史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建筑本身的功能也要得以充分体现,要与整体的外部环境所协调。设计是和环境紧密相连的,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标志、轴心、光线、色彩等等,建筑是汇聚众多因素形成的一种现象。 早报:环保低能耗是否会是你未来关注的重点? 霍尔:我的未来是一片空白,我觉得未来是未知,无法肯定将来的重点会在哪里,也许会沿用但也许会尝试更多新的方向。 早报:作为建筑师同时也是建筑系教授,您对当代中国年轻建筑师有何建议? 霍尔:学建筑,需要去看去感受去触摸,要从自己的眼睛里去寻找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或者杂志。应该亲身体验各地著名的建筑,去建筑圣地看,循着著名建筑师的足迹看,可以参考大师遵循过的路线去深入研究,而不是停留在杂志和络上看绚丽的图片。另外,有机会的话,应该要去著名的建筑事务所实习或者工作,这样得到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 我年轻的时候就花很多时间去旅行,去看罗马、威尼斯的古建筑,而且我会勾画草图。建筑需要自己去感受去触摸。设计是文化的体现,是理想的具体化,归根结蒂是生活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