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救火牺牲的赖宁,事迹从教科书上被删除,赖
TUhjnbcbe - 2025/5/7 16:16:00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权威 http://www.xftobacco.com/m/

一个不断前进民族要有英勇奉献的英雄,一个力图崛起的国家不能没有冲锋人。不管是任烈火焚身都坚定不移的邱少云,还是奋斗在油田第一线的铁人王进喜,都是我们国家的英雄。

有些英雄尽管逝去了,但仍然活在我们心中,久久难以忘怀。

英雄从不在于年龄,而在于他们个人英雄行为和高尚品质。其中就有这样一位救火英雄——赖宁。

上个世纪,年仅十五岁的他为了保护国家财产英勇牺牲,被国家广为宣传和表彰,不仅被授予“英雄少年”的称号,还被写进教科书里,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后来科书却撤下赖宁的相关文章。在网络上也因此出现关于他的黑帖,有小人称赖宁救火事件是虚假宣传。有好事者猜测他是富家子弟,救火事件是家里人给他编纂的虚假故事。

如果了解事实,就会知道质疑赖宁救火的人有多么可笑。赖宁,出生于年,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人。

赖宁原名叫赖麟,父母期望他像兽中麒麟一般,茁壮成长,成就一番不凡事业。

可惜他从一岁起,就患上鼻粘膜糜烂,经常鼻子流血,得夜里起来抹药。父母就把他的名字改成了赖宁,健康安宁。

虽然身体健康了,但逐渐长大的赖宁就像猴王出世,扰得爸妈不得安宁。不是跑到家门口的大渡河钓鱼玩水,就是钻到林子里捅马蜂窝,跑不及时被蛰肿成一个大猪头,还要挨爸妈一顿教训。

赖宁是大山的孩子,经常窜进山林里玩耍。听到李四光的故事,赖宁爱上了上山探险,立志要成为一名地质学家。

此外,他还和小伙伴们组建了金龙探险队,时常上山采挖矿石。他想要做一台收音机,这样就可以和小伙伴们联络了。

虽然调皮捣蛋,但品学兼优,赖宁年年都被学校评选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绘画和书法颇有灵气,画作曾经获得地区儿童绘画比赛的二等奖,书法作品获得县级比赛一等奖。

同时学业他也没落下,小学毕业以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当地的重点中学。

在学习过程中,赖宁爱上了读书,从书里,他知道了麦哲伦,李四光,南极探险家斯科特。他向往北极,冰天雪地,充满挑战刺激的地方,他还想要给家乡建造一个立交桥。

书籍还让他拓宽视野,学习进步,但不知疲倦地读书,他的视力也从1.5降到0.3,戴上了厚厚的眼镜。

年3月13日这天下午,大渡河两岸的峡谷刮起大风,嗷嗷嗷听起来就像野兽嘶吼一样。天也随之阴沉下来,给人一种暴风雨前宁静的压抑感觉。

爸爸生病了好几天了,偶尔爬起来画水电站图纸,又病地躺在床上去了。妈妈头疼,昏昏沉沉在床上躺着。

外婆不在家,赖宁暂停参与的金龙探险队的上山任务,留在家里,和妹妹一起照顾爸妈。

赖宁跟妈妈说了句话就走了,随口答应了妈妈让他别走远的叮嘱。

一下楼,赖宁远远望去,便看到浓烟滚滚和熊熊火焰。海子山和鸡公山起火了!不巧正值顺风,火借着风,越吹越大,海子山已经是通红一片。

如果再继续放任火灾肆虐,海子山的千亩森林将毁之一炬,造价昂贵的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也将会被烧毁,全县人民集资捐款四十万才建起来的。

山下不远处的石油公司油库一旦接触到火焰,顷刻燃烧起来,引起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赖宁想跑回家告诉父母一声,可是看着生生不息的火焰正往山上蔓延,可他不敢耽搁,生怕浪费一分一秒。骑上自行车,就像迅猛的山羊一样,朝公鸡山奔去。

山脚的公路,一辆辆消防车呼啸而过,一群群自发上山灭火的群众朝着着火点快步赶去。大家面色严肃,脚步飞快,赖宁也混在这一群人之中,一起赶去。

赖宁远比旁边的大人们要瘦弱矮小,但他心中,自己是探险队队长,应该守护这座山林。

医院的背后,车子直接往旁边一扔,顺着小道就上山了。

浓烟滚滚,呛得他一直咳嗽,他擦擦眼睛,衣服围住口鼻,捡起一根树枝,边打落火苗边前进,从火焰中开辟一条路出来。

他要先去救离他最近的山顶接收站。途中他还遇到探险队的小伙伴,曾经和他一起扑火三次的好兄弟朱军。

他们一起勇敢朝山顶走去,用松枝拍灭火苗,登到山顶之时,信号接收站安然无恙,两个人兴奋地跳了起来。

两个人爬下山途中,遇到消防员叔叔顺带他们下山,中途火势越来越大了,“停车,开始战斗!”消防员队长发出指令。

消防车马上停下来了,消防员抱着灭火器直冲进入火场,赖宁两人丝毫不胆怯,挥舞松枝打灭高大的火焰,迎战火灾。

木炭灰吹落在他们身上,两人变成“小黑娃”,浓烟熏眼,直流眼泪,但他们都没有一丝一毫退缩。

天色愈发黑了,但迟迟不灭的火光在黑夜之中越发光亮。石棉县长,他是救火总指挥,也很着急。

面对风力凶猛,救火力量不足的窘境,他心急如焚,但是有一件事让他更担心。

从下午开始的救火行动,有老人、儿童、妇女、学生,对于他们的自发行动,县长感动得热泪盈眶,可是他们的安危没有办法保障啊?

他既要对森林负责,又要对生命负责。且有规章制度:“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参加。”

所以县长发布指令,让老人、妇女和中小学生先撤离,可是没有人愿意离开,火灾当前,救火局势严峻,谁都不想离开。

但这样不行,县长心中暗下决定。尽管火场需要大量救火人员,但少年儿童在救火行动中不善于保护自己,身体发育仍不完全,很容易就造成不必要的牺牲。

县长只能强制让救火队长将中小学生、老人和妇女一律用车送下去。

赖宁他们几个小伙伴也被强制拉上了一辆拉货的大汽车,送离火场,中途司机给汽车加水的时候。

他们跑下来拿着水桶痛快喝了一肚子水,回到车上。赖宁感觉自己又充满了力量,看着南坡松林又漫上火海。

他和小伙伴说:“看不成《再向虎山行》,我们就再向火山行!”他们都没有回头,捡起树枝又冲向了火海。

肚子饿和疲惫的不好状态,一直侵扰他们的意志。高温的火焰,让他们又热又累难受。每个人脸上烟熏火燎,看不清楚原来模样,嘴巴干得直起皮。

几个人商量后,他们打算先上去喝口水。天黑黢黢的,伸手看不见手指,旁边是森林和草丛,一行小伙伴走着走着就走散了。

但呼啸的风改变了火的方向,火海几乎将他们包围,小伙伴的手脚都被烫到了,这可怎么办?

朱军直接卧倒在地,不顾一切往前翻滚。另外一个小伙伴脑袋一抱,朝着山脚滚去,这是他们金龙探险队统一培训过的脱险自救大法。

在山上被大火困住的时候,最好的脱险办法就是往下翻滚,借着山坡的坡度,能够快速翻滚。翻滚压住火焰,即使着火,着火面积也很小。

两个小伙伴滚到安全的地方,互相搀扶爬起来,他们一直在等着赖宁,他们相信赖宁也会出来的。但左等右等,迟迟不见赖宁的身影。

他们大喊:“赖宁,你在哪里?”“赖宁,请回答!”反而是引来救火队员,接到县长“见一个学生送一个学生”的严格命令,救火队员扛起他们两就拉走了。

“我们还有一个戴眼镜的同学啊!”小伙伴高呼,得到救火队员“我们找他”的承诺之后,两人服从安排下山了。

但救火队员跑进火海里仔细搜寻,都没有看到其他的人影。东翻西找,闯来闯去,都只有火烧树木留下的噼里啪啦的声音,没有看到那个戴眼镜的孩子。

那晚,父母迟迟没有吃饭,他们都在等儿子回家。母亲心里满是不安的感觉,父亲安慰母亲说:“孩子很灵活的,没事的,等救完火他就回来了。”

妈妈拖着生病的身体,直接想冲上山去找儿子,但刚从火场下来的老人劝说他们先回去吧,天黑加上地方大,不好找,明天说不定就有消息了。

赖宁父亲心中也是愁绪万千,但还是安慰妻子耐心等待。赖宁家的灯亮了一夜。

第二天,火终于灭了,接到赖宁不见的消息。民兵和救火队员一齐上山寻找:“赖宁,你在哪?”一声声呼叫响彻海子山,可是都没有回音,一个不好的想法落在人们心中。

第三天,终于,人们在火势最烈的地方找到了他。

赖宁却永远留在了海子山南坡的隔火带之中。他右手挽着一棵松树,额头抵在草地上,另外一只手支撑着,眼镜丢失在不远处,保持着向上攀岩的动作。

根据防火经验丰富的人分析,赖宁应该是被突如其来的火焰扑倒,他想抱着树站起来,离开火海的,可是没有力气。

大家都不忍直视,眼眶悄悄红了,那么弱小的身体,却挥发了巨大的能量。

追悼会的那天,石棉县的三千多名群众都来为他送行,金龙探险队的队员们哭得泣不成声,和赖宁一起灭火的护林员痛哭:“老天收走了一个救火的好孩子”。

赖宁母亲被人搀扶着过来,在他的墓碑前烧掉了,送给他最后的礼物——玻璃发票。

前两天试验自制火药枪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宿舍的玻璃窗,这属于公共财产。赖宁拿出自己的存款20元,交给妈妈,麻烦妈妈照价赔偿。这是他留下的小小愿望,妈妈替他去做了。

用金龙探险队队员给他的挽联来评价他的一生,赖宁是一位爱护国家财产扑灭山火奋不顾身的小小少年英雄,忘记父母担心爱护祖国,实现自己诺言,短小却闪闪发光的一生。

他想要像李四光一样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翻越崇山峻岭巍峨高山,寻找各色矿产的目标,却短暂停留在了海子山。还没见过大大的世界,只看到小小的城镇,就这样停下了脚步。

如果赖宁仍在,他应该四十八岁了,历经人生沧桑变化,中年迟暮催白发,或许成就一番事业,在地质学的领域有所作为。

赖宁的事迹在年的《人民日报》刊登,英雄少年的事迹才开始从四川石棉流传到全国各地,引发无数热议和讨论。

年5月,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称号,号召青少年学习赖宁精神,学习其伟大的志向,保卫国家财产,积极进取,全面发展。

当时的教科书也将他的故事写入课本当中,学习赖宁事迹,70后和80后对于赖宁的故事应该耳熟能详吧。许多人提起赖宁,就回忆起那段上学的青葱岁月。

21世纪,教科书撤下赖宁的文章,年轻人逐渐淡去对赖宁的了解。

有一些人批评赖宁是个人“冒险主义”,不听从灭火指挥安排,引导同学去冒险,不可取。

有人说赖宁是高度近视,火灾发生时,他其实是想去看热闹的,但是火灾因为风势转向而改变方向,他的眼镜在奔跑时候跑掉了,看不见路所以没能跑出火场,指责他根本没有参与救火。

甚至有些自称赖宁父亲下属、赖宁父亲上司、赖宁父亲同事的人都冒出来了,称赖宁的父亲从赖宁事件中受益,赖宁是打造出来的虚假工具人,甚至是作秀的道具。

诸如此类的揣测,居然有人因此怀疑到底赖宁救火事件是不是真的,人们所信仰的这位救火英雄是不是真的。

其实,从石棉县,到四川省,再到国家,多方媒体都对赖宁的父母、长辈、学校老师同学们、救火员等人都进行了采访,拿到赖宁个人的日记、信件等相关资料遗存。

护林员和救火员都记得这位“小勇士”,伙伴们记得这位聪明伶俐的好队友,回忆起他们在金龙探险队学习过的救灾和逃生技能,以及他们并肩作战的灭火经历。

林业局给他开具了感谢信,大家这才知道他已经是第四次救火了。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这些点点滴滴都表明赖宁救火行为真的是出自于个人品行,赖宁救火事件是真的。

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和观念去批评当时的赖宁,在经济不发达的八九十年代中,中国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集体利益需要每个人去守护。

赖宁出身并非是富家子弟,但却是在一个普通干部家庭,爸爸是县水电局的局长,级别不高,赖宁并没有因为父亲的身份得到优待。

之后父亲也只是在雅安和绵阳平级调动,没有所谓的因此事受益。

反而是赖宁,成为这个家庭不想提起的伤,他们永远失去了一个调皮却懂事的儿子,妹妹失去了一个贴心的哥哥。

赖宁的妈妈说,希望儿子不要做英雄,平安健康长大就好。哪有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荣光。

父母在赖宁身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爱,才能将他培养成如此优秀的少年。

不正确的是那些夸大其词的说法,说赖宁一个人灭完山火等诸如此类的错误报道。赖宁只是作为救火人员其中一个,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赖宁而非莽撞冒险,在此之前,小学时期的赖宁已经和小伙伴,三次上山灭火。

他所组织的金龙探险队还有进行相关的培训,他们都掌握火灾自救的方法。但可惜于错估自己的体力,最终不幸牺牲。

教科书撤下赖宁事迹,不是不提倡青少年学习赖宁精神,只是有的孩子缺乏明辨能力,会错误理解赖宁事迹,这是需要警惕的。

事实上学习赖宁不等于去火场救火,有心人将英雄的伟大行为和送死划上等号,这是对赖宁的污名化。学习“赖宁精神”就是学习“上山救火”的行为,这种逻辑俨然就是错误的。

面对不同的火情和火灾,未成年人应该先判断警情,如果火情较小,再三保证自己个人安全的情况下,针对性进行处理。遇到自己没办法解决的火灾,拨打火警电话,等待消防员到来救援。

我们不鼓励未成年人不顾自己生命的救灾行为,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命才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未成年人应该从尊重生命出发,量力而行,保护自己。

赖宁本人更为可贵的应该是他的高尚的价值观念。当被问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该怎么办?

他毫不犹豫写下回答,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次之,甚至在关键时刻要献出生命维护集体利益。

赖宁本人显然知行合一,他也用自己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承诺,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了国家财产。

有些无知的人说道,这个高科技发展的时代,不需要这种“自我感动”的英雄了。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就好了。

这个时代还需要英雄吗?这个答案毋庸置疑,当然需要。

随着时代快速变迁,我们接触多元文化,形成多元文化的社会。有少数年轻人受西方思想影响,过度强调自我,以个人为中心,缺乏对他人、对社会的人情关怀。自私、冷漠、麻木充斥在鱼龙混杂的社会之中。

对于“英雄”,有的人怀疑英雄事迹,对于这些崇高精神的全盘否定,缺乏精神信仰,迷失在物质浪潮之中。

甚至我们的孩子们只知道超级英雄,他们对于超级英雄打败了哪个坏人朗朗上口。却对求得中国独立和发展的英雄烈士们,一脸茫然这想想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一味追求虚幻的东西,忽略了英雄精神的内核,怎么让英雄精神代代传播啊?这就要我们讲好英雄故事,传播英雄精神。

首先就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对于英雄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为百姓谋福祉、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才是真英雄。模拟虚幻假英雄不是有血有肉的真英雄,要将真英雄和假英雄区分开来。

其次对于英雄的一些宣传方式值得反思,有些英雄被塑造成“完美的人”,找不到英雄的缺点,就像是拿铁焊的一样,完美无瑕。

这也让人们对英雄产生距离和误解。正如同赖宁,他既是一名英雄也是一个孩子,他有自己远大的理想追求,有欢乐且平凡童年,也会调皮捣蛋,也有乖巧懂事。

在救火事件中有做得不足的地方,也有肩负起超越他这个年纪的责任和担当。

英雄从不是完美的,和我们一样都要吃喝拉撒,努力工作为三餐忙碌,有着生活的“烟火气”。

任何神话都只是在葬送英雄,不能让英雄真正留在我们心中。英雄只是在面临人生考验的时候,用人性中的闪光点,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们这个时代仍需要这样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在个人危急时刻,当仁不让,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英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价值导向的坐标,我们该往哪去?该做什么样的人?这是人民英雄们可以指引我们的。

榜样的力量引导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从小就要培养对社会、集体的责任和义务观念。

我们感激于英雄的贡献,又对他们的牺牲感到惋惜。在个人能力与国家命运的联系中,他们的行为如同指路明灯,照亮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如今,海子山的英雄少年逝去了。但赖宁的故事将会一代又一代地传播,他的精神将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致敬英雄!

-完-

1
查看完整版本: 救火牺牲的赖宁,事迹从教科书上被删除,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