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谈蛇色变”,即使遇到的是无毒蛇,也吓得瑟瑟发抖,可黑龙江就有这么一个“奇女子”,她叫刘玉平,是个养蜂人,与一条松花蛇同睡在一个炕上,她睡在炕头,蛇睡在炕尾。
不但人蛇和谐相处16年相安无事,甚至还允许这条蛇呼朋引伴,招呼来它的朋友,在她家里生下一窝又一窝蛇宝宝”。
不仅如此,甚至群蛇还能在她遇到事情时,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帮她解决麻烦。那么刘玉平究竟有何能耐,让蛇不咬她,还心甘情愿为她“保驾护航”?
01
有段时间,黑龙江“养蜂女”刘玉平总会做一个奇怪的梦:梦里她赤脚站在水中,水凉嗖嗖的,正好没过她的脚。
有时候被惊醒,还真会觉得脚边有个滑溜溜凉津津的东西,可是睡眼惺忪,看不真切。
等她睁大眼睛想看个仔细,却只见眼前一晃,有个黑影一闪而过。
直到有一天,刘玉平因事睡得有点晚,迷迷糊糊中,有个东西慢慢靠过来。开灯一看,她顿时吓得睡意全无,汗毛倒竖。
是一条松花蛇,正昂着头,对她吐着信子。
刘玉平大气不敢出,屏住呼吸,慢慢抓紧了枕头边的棍子。蛇与她对峙一会儿,看她没什么动静,居然趴在她的脚边躺下了。
刘玉平哭笑不得,她有心把蛇赶走,又觉得深更半夜万一把它惹恼了,还得闹出点动静来。眼下看来这蛇似乎也没多大恶意,还是等明天再说吧。
迷迷糊糊中,她又想起前段时间常做的梦,以及脚边滑腻的感觉,敢情它这是在炕上待了有些日子了,刘玉平想。
快天亮她才迷迷糊糊睡了过去,等她睁开眼睛,松花蛇早就不见了踪影。
别看刘玉平大大咧咧,其实她心特别软。
她想,这小松花是不是跟自己一样,也是个可怜巴巴的孤儿,无处可去,来自己的炕上寻点温暖?
这样一想,她对小松花的感情里就多了一丝怜悯,还主动在炕上给它铺了一床小棉被,让它睡得更舒服些。
人和蛇相安无事地相处两个月后,有一天,小松花居然带着一条小黄蛇来到了她的炕上。
看着它们嬉戏打闹,脖颈交缠,刘玉平又好气又好笑。嗬!您还真把这里当成自个的家了。自己来住就算了,还呼朋引伴,到我这里谈起“恋爱”来了。
想归想,在那一瞬间,刘玉平心里居然涌起了亲人的感觉。看着两条小蛇闹腾,多年孤苦惯了的刘玉平,竟然有了家的感觉。
以后小松花蛇每晚准时出现在刘玉平炕头,由此引发了一段人蛇奇缘。她住炕之南,蛇住炕之北,甚至还在她有危险时,成了“见义勇为”的护花使者。
02
说起来刘玉平也是个可怜的人。
从小父母双亡,她吃百家饭长大,到处流浪,居无定所。
12岁的时候,村里来了个养蜂人,
刘玉平看着蜜蜂飞来飞去,嗡嗡地闹着,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欢喜。
她觉得那些小蜂蜜好可爱呀,长得漂亮,还勤劳。
她整天围着蜜蜂转,说来也怪,或许是感知到了她的善意,那些蜜蜂既不怕她,也不蛰她。
一来二去,她跟养蜂人混熟了,那人教她怎么饲养蜜蜂。她学会了后就帮他干活,当刘玉平吃到第一口蜂蜜时,她说,自己这一辈子都忘不了那种滋味。
甜腻腻的,还有种清香的味道夹杂在里面,浑身每个毛孔都说不出的舒畅。
她爱上了这个行当,跟着养蜂人干了几年,后来养蜂人年纪大了,把蜂巢和蜜蜂给她留了一小部分,自己回老家了。
刘玉平生活在黑龙江最富饶的三江平原上,她在八五四农场与尖山林场的交汇处,自己动手建了一幢小土屋。
从此几箱蜜蜂伴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平静却也寂寞,尤其晚上收工回家,看着空落落的屋子,冷锅凉炕,那种孤独凄凉的感觉,也让她渴望有个伴。
可这荒沙野岭的地方,谁愿意来陪她?周围倒是有几个邻居,也都是养蜂人。
平时大家几乎不大来往,偶尔串门借个家把什么,很快就走了。
倒是村里有个老光棍,闲着没事经常过来骚扰她,为了躲避骚扰,她除了把门窗关紧,就是在枕头边放一根大木棍。即便这样,她也经常睡不踏实。
现在,看着这两条小蛇,她竟然有了自己家里“添丁”的感觉。
于是,一人,两蛇,一座土炕,就这样和谐共存。
“我就想,是不是这两条蛇觉得冷,想在炕上暖和暖和,所以就往我被子里钻?干脆我就睡这边,让它们睡那边。”刘玉平告诉记者。
为了让两小只睡得更舒服些,刘玉平回家再累也要先把炕烧暖。
没过多久,这两只松花蛇繁育了后代,一窝小蛇在家里快活地爬来爬去,就像几个调皮又好奇的小宝宝。
每天早早回来,看它们或懒洋洋地躺着,或哧溜哧溜地玩,成了刘玉平最大的快乐。
而且,她还惊奇地发现,小蛇们居然能听懂她说的话。
有一次,她一不留神,差点踩到一条小蛇,可把刘玉平吓坏了,她想,自己又没发现它,这一脚踩下去,没个轻重,可不得把它踩坏了。
她轻声训斥道:“乖乖地到一边玩去!”
那小蛇就真的乖乖爬到旁边,找个舒服的地方躺了下来。
不是说蛇是冷血动物,没有思维吗?可这小蛇明明能听懂自己的话呢!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让刘玉平目瞪口呆的一幕又出现了。
那天她一进家门,饶是她在外面见过不少蛇鼠,也被吓了一跳。
我滴个天!
只见院子里,灶台上,炕上,甚至屋梁上,大大小小的,怎么也有十七八条。
好家伙!这是把这当成“蛇窝”了呀,刘玉平哭笑不得。
看那些蛇似乎对自己并无敌意,刘玉平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尽量不打扰那些大小的蛇们。
它们在这里一住16年,小蛇生了一窝又一窝。
从此,家里热闹多了,有了活力,有了生气。
最关键的是,自从它们来了以后,家里就安全多了。
老鼠不用说,销声匿迹。原来刘玉平自己在这住,她吃啥老鼠吃啥。
现在,老鼠都成了松花蛇的腹中餐,再也不会出来霍霍她的粮食了。
更让刘玉平欣慰的是,老光棍吓破了胆,再也不敢打她的主意了。
有一次,他又跑过来,刚一开门,顿时吓得跌倒在地,半天爬不起来,裤子都吓尿了。
只见大小几十条蛇对他昂首怒目,吐着信子,一副随时要扑上来的架势,老光棍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常言道:“冷血暖人心”,其实,比毒蛇更可怕的是坏了的人心。
从此,刘玉平高枕无忧,每晚睡得又香又甜。
可随之而来的,却是闲话满天飞,大家听说了刘玉平家里群蛇满屋,有人害怕,也有人说她是不是沾染了什么脏东西,要不为什么蛇不咬她,还护着她?
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让我们来听听专家的说法吧。
03
关于蛇,自古以来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喜爱的人,觉得它有灵性,值得敬畏。
我国黑龙江地区一直流传着蛇是柳仙的说法,《新白娘子传奇》更是把白素贞和小青演绎成了重情重义,人美心善的化身。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美女蛇”“蛇蝎心肠”“人心不足蛇吞象”这样的贬义词,蛇又成了“恶”的代表。而“农夫和蛇”的故事,更让我们见识了蛇的忘恩负义。
其实,这只是传说,当不得真相。那么刘玉平家的蛇,与她共处16年,却不咬她的秘密究竟在哪里呢?
刘玉平家的松花蛇,也叫菜花蛇,无毒,但在蛇界大名鼎鼎。
俗话说:一里菜花蛇,十里无毒蛇。
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是不管毒蛇无毒蛇,见了松花蛇都得叫“大哥”。因为它捕食时动作迅猛,性格刚烈,身体强壮,对毒液的免疫力相当强,所以只要他愿意,什么毒蛇无毒蛇,都不在他的话下。
但它一般以老鼠为食,平时很少发火,所以人们也不愿意去伤害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松花蛇与人类相安无事的局面。
刘玉平家的松花蛇就是此类情况,刘玉平家里有大量老鼠,蛇捕食老鼠,刘玉平又绝不干涉他们的生存状态,让蛇没有感受到威胁,自然也不会攻击刘玉平。
而攻击外人,则是因为别人不知分寸,毛手毛脚地侵犯了蛇的领地,让它觉得不安全,才起来自卫。说起来,所谓保护刘玉平,不过是蛇捍卫自己的领地罢了!
蛇是养不熟的,千万不要用个例代表全部,以为谁都可以与群蛇“共舞”。
“蛇王”奥斯汀一辈子与蛇打交道,对蛇的习性了如指掌,尚且有几十次被蛇严重咬伤的经历,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遇到蛇,尽量要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不要让它们感受到一丝一毫的威胁,他们自然也会放松警惕,不会去攻击人类。
其实蛇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它们的眼睛很特别,在它们看来,我们人类是庞然大物,令蛇恐怖的存在,他们的攻击都是认为我们要伤害他们呢。
所以普通人遇到蛇,请马上站立,慢慢后退,或者绕圈跑,尽量远离,不要离太近,更不要以为无害,可以随意亲近。
像某平台户外主播,见到亚洲第一毒蛇银环蛇,非但不躲开,反而把手指伸到蛇头前,还告诉别人银环蛇性格温顺,被蛇一口下去,立刻倒地,幸亏送医及时才没酿成大祸。这就是生生打脸,自食其果了。
无论人还是动物,都需要有自己相对独立安全的生存空间,都应该被尊重,这样才能和谐相处。
四千多年前,就有舜"风雨不迷大麓,虎豹不相侵袭"的传说。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已。人蛇共居,并非奇事。顺其自然而已。
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夫妻和睦,扶老携幼,这是家庭的和谐;诚信友爱,互助互敬,那就是全社会的和谐……丰子恺老先生曾经在《护生画集》里说:“人闲牛亦乐,随意过前村”。
如今的刘玉平,就有点这个意境。同时,也希望大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不要让杀戮和买卖让人和动物互相伤害,也许才是真正的人间有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