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诗语氤氲气自华
TUhjnbcbe - 2024/12/13 17:29: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130426/4165778.html

本文转自:左江日报

诗语氤氲气自华

——读诗集《花山的跫音》有感

□庞尉婷

如果说日常生活是素颜的,那么被用诗的语言描述过赞美过的生活就是浓妆艳抹的。当有一天,俗常生活遇上了诗,便宛若久旱逢甘霖,能发出新芽,绽放鲜花。

诗人赵日升在其近期出版的诗集《花山的跫音》(团结出版社)自序上直言:“我喜悦,就写诗记录,共享幸福;有恐惧,写诗能壮胆,继续前行;有不安,写诗可镇静,温暖安宁。愤怒时,写诗会分解,避免成恶。写诗,让我有效解除焦虑和抑郁。大多时候,写诗,可以与生活和解。”一番直抒胸臆的独白将其内心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表露无遗,同时也令笔者不自觉慨叹,日常生活很直白,但倘若加上诗歌的点缀,那无异于给俗常的生活赋予了浪漫主义色彩。翻阅该诗集,你会发现,诗集作者与诗歌,其实是相辅相成、双向奔赴的。透过笔端,在作者日常看似微不足道的点滴中,也萦绕着梦想,向往,憧憬,希望……作为读者,我们的内心,也得以因此而丰盈,乃至充满力量。

好心态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好的诗歌则让生活变得富有情怀。诗集以花山节气、花山的跫音、阳光雨露、花山的灯火、花山的尘埃等章节组成,以日常生活点滴、二十四节气、阳光雨露等为创作元素,把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人间烟火气用诗意语言阐述,这是对诗歌的热爱,也是对生活的执着追求,更是对有限生命长度的无限想象。“我用诗歌写我浅浅的生命,浅浅的生存。”可见作者将内心情感倾注于诗歌创作的大情怀大诚意,“即使一个小小的足印,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声音。”

普通人的生活通常建立在柴米油盐的基础上,为生计奔波,为琐事操劳,为家长里短慨叹。工作之余,你有没有试着,阅读一本书,创作一首诗,去充实自己,丰盈内心世界,让生活变得更加可爱,更加充满期待。不妨做一个善于思考的读者,以生活之名,去探秘作者的文本之义。也不妨将该诗集创作归结为“以小见大”式的创作,即小世界有大觉悟、小目光有大视野、小事物有大情怀、小风景有大热爱。通过诗集,我们看到了日常生活的另一面,是即便活得渺小也积极向上的活力无限。

《立春》中写道,“一个叫丽春的女孩/收到了丽春的消息/暖和散淡地把光返还给我/清晨的阳光和煦地照着俗人俗事/我就在其中垂钓初萌的浮莲”;《惊蛰》中说:“在丢弃寂寞光阴的季节/灵魂怎能置身事外/趁那一裂缝还没完全合上/赶紧植入墨香”;《立夏》“种子等待泥块掉落/泥块等待嫩芽回到地面/我向往着种子长出更多的种子”;《芒种》“室内室外/都是怒放的芒种/我想停下来听听穿行的内心/看看所有的努力堆满粮仓”……岁月更迭,时间的推移推动着节气的到来和离开,也催生和发酵了作者诗歌创作的情愫,从立春到立夏,到寒露、霜降、小大寒……作者让生活融入节气,让思想和情感厚植节气引发的思绪中。翻开文本,那些容易被时间带走,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小节气,都充满了诗情画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盛夏绿意盎然,秋风送爽硕果累累,冬去春来又是一番新期待。生活因其丰富多彩,从而也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在作者眼中,那些极其平常的事物都成为了可创作可被升华的影像。《阵雨即景》中写道,“稍后/她将会把这些荒芜一一盘点收拾/还人间一片安静的语言/让所有的阵雨阵风都成为风调雨顺”。在《簸箕的色彩》中提到,“我所看到的这些充满灵魂的色彩/和主人洗得有些泛白的壮族服装一样饱满/毫无隐藏地在阳光下绽放”。透过这些诗篇,我们看到,一场阵雨,一个簸箕,都被笼罩上了诗的面纱。一切赞美和抒情都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如果说这些诗意的语言内涵丰富的话,那一定充满了作者对生活更多的期许和热爱。情感丰富了,眼中所看心中所想就有了更多意味,生活才不至于如一潭死水,荡不起一丝涟漪。

作者坦言:“我人微言轻,但这不影响我对诗歌创作的喜爱。”因为“诗是自由的”,更因为善思和充满奇特的想象力让生活增添了迷人的色彩。《足迹》写了脚步背后的价值,是奔赴山海不计得失,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更是肩负重任不忘初心。《空调》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空调情感和感知,诉说着其知人冷暖、将心比心的奉献精神,“所有的记忆和行程/都是为了人为的这份冷暖交替的呼吸”。《流星》《老校区》《男生宿舍》等,皆选取了通俗的意象,怀想生活,如春去秋来一般自然贴切,又夹杂了目之所及以外的深思。

作为一名壮族本土作家,作者的笔端怎能不触及花山呢?“左江流域与花山同在,壮族与它们同在。我是壮族,我有各种理由记录花山及其人间的细微变化。”《花山的舞台》“山脚下深藏小道/一夫当关?严守一座大山的所有秘密/严守色彩、音响、生命和意象/山的对面/河的对岸/宽阔的台地/没有比这更好的舞台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素来不缺乏赞美,其历史厚度、广度和深度,一直被传为佳唱,自然也成为作者心中神圣的诗歌创作沃土。《上金花山》《花山天险》《花山的春天》《花山短章》等一系列诗歌,写出了花山的神秘、神圣和神奇。这是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情感流露,是具备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的丰硕收获,更是内心世界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的真实写照。

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不敢停下脚步,甚至不敢慢,不敢稍微放松紧绷的心态。但也还好,文本可以是另一个世界,可以让你发现另一种慢节奏的生活,可以让你慢条斯理地思考,漫无目的地遐想,甚至漫不经心地走走停停。《南瓜颂》中,“我想写一首关于南瓜的诗……如秘境中的神盒/蜜蜂双脚已经涂抹金黄的膏粉/满赞而归/酝酿”。写出了南瓜种苗的坚韧,南瓜果腹的价值,南瓜喜获丰收的满足等等。谁能拒绝这种美好的小收获呢?即便没有轰轰烈烈,但心里充实自在,这不就令人向往,怡然自得吗?

细细品味,《写在母亲节》《天空》《灯火》等,透过这些事物,写人情冷暖,写万里晴空,写万家灯火。一事一物总关情,因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善于观察,成就了文本中辑录的这些诗篇,既富含烟火气,又不乏诗意。

在那些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收获正能量的日子里,诗意可以软化很多辛酸与不易,可以弱化很多苦难与哀伤,还可以强化很多信念与活力。又何妨呢?“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雅俗共赏是诗与生活碰撞的生动实践,亦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马鞭草》《金橘》《火焰花》《黄花风铃》……于平常生活中看到的一株草、一个果、一朵花,诠释破土而出的希望、怒绽的灿烂、张扬的芬芳。《鸽子》中写道:“许多事情在水下/在地下悄悄酝酿/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管振翅前行”。诗中以鸽子隐喻作者本人,即便时常处于身不由己的状况中,依旧初心不改,有梦想,有执念,这样的人生才愈加有意义,有价值。

有人说,生活不应只有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引申为有诗和梦想的生活,才能变得更丰富,更饱满,更具有想象意味。倘若你也时不时怀想星空,也想尝试用诗意的眼光去生活,那就先去阅读《花山的跫音》吧,那里有生活,有诗意,有远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语氤氲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