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降温,自南京降级为疫情低风险地区,不少市民已经摩拳擦掌准备“报复性出游”。医院专家提醒,野营是全家出游的不错选择,但草丛中藏着许多“小小杀手”,被咬一小口都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蜘蛛
杀手一:蜘蛛
大多数蜘蛛是有益的,少数蜘蛛会咬人,一般叮咬无痛楚感,3~8小时内出现局部皮肤风团块样凸起到全皮层坏死的不同程度损坏,主要表现为发红、肿胀溃烂且有压痛,有些破损的皮肤处表现为中心起疱、青紫,周围皮肤发白,再外面环以潮充血区,并见发热、关节痛、恶心呕吐、斑丘疹性皮疹等症状,一旦被蜘蛛咬伤并出现以上症状,医院就诊,需予抗生素治疗,抬高患肢并作冷敷、局部压迫处理,如果蛛毒中毒症候严重,甚至须要使用抗毒液治疗。
蜱虫
杀手二:蜱虫
蜱虫有一盘状体躯,头胸腹融合为一,豌豆大小,幼虫小如芝麻。蜱虫叮咬大多在春夏两季,叮咬处常无痛楚,无任何症状,亦可发生局部肿胀和红斑,有时会继发起疱或出现瘀斑,发生坏死和溃疡,有时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样反应,持续多年。蜱虫传播疾病需要一定时间,传播莱姆病至少叮食24小时,甚至须达72小时才能有效传播。蜱虫到达宿主身上后,通常先要游走1~2小时,找到合适位置再开始就食,因此在蜱虫游走时及时将其清除,可避免出现中毒感染。蜱虫叮咬时切忌将其拍死在皮肤上,避免蜱虫吻器留在皮肤内,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用镊子或钝钳夹住皮肤表面的蜱虫,夹住后持续轻柔外拉,使之脱离皮肤。蜱虫本身可付之一炬,叮咬处应予以消毒。防蜱虫最好的方法是把裤脚塞进靴鞋,使用有效趋避剂。
蜜蜂
杀手三:蜜蜂
蜂蜇伤以蜜蜂、黄蜂、马蜂最为常见,蜜蜂毒液为酸性,马蜂毒液微碱性,比蜜蜂毒性更强,蜂蛰伤可引起过敏反应、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有毒虫接触或毒虫被咬部位肿胀处,有细小咬、蛰痕及毒刺等,受伤部位出现触痛、痒感和红肿,若伤口内遗留有蜂刺,则易引起感染,一般情况下局部症状可于数小时内消失,但若蜇伤头颈部、胸部和上肢,症状则普遍较为严重。被咬伤者会出现乏力、头昏、恶心呕吐、全身震颤,皮肤荨麻疹、气喘、喉头水肿等,被黄蜂马蜂蜇伤者会伴有血红蛋白尿,甚至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一旦被蜂蛰伤,须拔出蜂刺,拔出时不要挤压毒囊,其次要依据蜂毒的酸碱性选择冲洗溶液,医院治疗。
在此提醒各位市民外出野营时尽量穿长袖长裤,减少皮肤外露,避免毒虫咬伤引发一系列问题,打扰您精心准备的出行。一旦发生毒虫咬伤,请尽快医院诊治,不可掉以轻心哦!
通讯员端梓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彦
校对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