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杜甫五十九年的人生,一般将其乾元二年(公元年)年底四十八岁入蜀后的作品,笼统称为后期诗。在其存世的一千四百余首诗中,后期诗占七成多,其中涉及的动物,与之前时有重合,但生活状态变迁引致的心态变化,令其兴味多有所变异。
杜甫晚年在《壮游》(公元年)中,曾这样忆及自己天才儿童式的早慧:“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可知他自小便对“咏物”,尤其是动物有感。原因是,“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所咏之物即或微不足道,其中依然蕴含深意,令其感动激发而不吐不快。
杜甫(年~年)幽居不用名到成都短暂借居草堂寺后,饱经离乱的杜甫在浣花溪畔营建起草堂,暂时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浮沉”(《卜居》),平和中洋溢着喜悦,确是以平民化的眼光,发现日常生活的趣味。《泛溪》得见“远郊信荒僻,秋色有余凄”;《出郭》是“霜露晚凄凉,高天逐望低。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西郊》有“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肃宗上元元年(公元年)秋末冬初,杜甫自蜀州、新津拜访高适等友人回成都后,闲居在家,岁暮,得彼时同游的裴迪寄诗,他和以《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其中“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的句子,道出衰年之际的触处伤情。不过,溪畔的怡人景致和淳朴人情,足以陶然忘机。《遣意二首》中吟到黄鸟、白鸥、宿鹭等,眼前便闪现出酿酒、移树等乡居生活片段: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
野船明细火,宿鹭起圆沙。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邻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赊。
这种杜诗中少有的明秀气息,透露出诗人此时心境的恬淡平和,久病的身体似乎也大见起色:“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漫成二首·其一》);林间的鸟儿,也让诗人看得发痴,“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漫成二首·其二》);也使其笔下的《田舍》,散发着真实的泥土气息: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树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诗中以环境之幽寂,居人之闲散,林木之茂盛,鸬鹚之自在,织就一幅蜀村夕照小景。尤其尾联,以一群夕阳下在鱼梁上展开双翅、晾晒羽毛的鸬鹚,暗示村人一天的劳动已经结束,人迹稀少,故得如此悠然。鸬鹚俗称鱼鹰,蜀人常饲之以捕鱼。同是咏及渔人,论者将其与以田园诗著称的王、孟比较。王维《山居秋暝》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孟浩然《耶溪泛舟》的“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那种隐士的远观眼光,较之此诗的真实亲切、充满自然感,未免偏于概念化和想象色彩。频频飞入诗人书斋的燕子,状似扰人的真切感,更非沉酣其间的天才无以名状之: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以独创的精神和强健笔力,将传统极少入诗的日常琐屑,纳入笔底,大大拓展了诗的吟咏对象,而蝶飞燕舞,蜂鸣虫游,穿梭其间,愈见生气满纸。像《卜居》的“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浮沉”;《水槛遣心二首·其一》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独酌》的“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江畔独步寻花》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村》的“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进艇》的“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屏迹三首·其一》的“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其三》的“鸟下竹根行,龟开萍叶过”;《客至》的“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徐步》的“芹泥随燕觜,花蕊上蜂须”;《落日》的“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敝庐遣兴奉寄严公》的“风轻粉蝶喜,花暖蜜蜂喧”……在这万类蓬勃处,各种昆虫、飞鸟和游鱼,皆适性自然地生存着,俯仰之间,生意盎然,令人如沐春风。罗宗强认为,习见的眼前小景,正由于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写得如此纤毫毕现,一字之下,他人难以更动。“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既是杜甫此时悠闲心情的写照,也可见他观察客观世界的投入与专注。
欧丽娟等研究者借白居易自己对诗作的分类,将老杜这一时期的此类作品,称为“闲适诗”。吕正惠的《诗圣杜甫》,不认同这种看法,认为白居易的“闲适诗”有其俗套:一称“闲适”,便好像什么都要看开,于是说几句话来明示,易令人生厌。杜甫的这些诗,完全是独创,不适合套在既定的名称里,如果一定要归类,他认为,归纳吉川幸次郎描述某类宋诗的说法,称之为“农村田园诗”,或许稍显恰当。
观察细致之外,杜甫的意境营造,确实是“意匠惨淡经营中”。此类诗作,选择的几乎全是春夏之景,尤以春景为多,肃杀的秋冬,几乎隐身——只有生机勃勃的景象,才宜乎表达和悦温煦。翩然其间的动物,多小巧,如蜻蜓、燕子、黄鸟、鱼儿、蜜蜂、蛱蝶、飞虫、群鸥等;环境多怡然,如细雨、微风、舍南舍北、满院、风轻、花暖等;情绪多轻松,如流连、自在、相亲相爱、喜、喧等;而上下、浮沉、啅、飞、恰恰啼等,更将声音的元素或联想,融入勃勃的生命合奏中。
曾在《进雕赋表》中自称“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杜甫,对儒家讲求的“仁”,可谓莫逆于心。他因看到江上横着的一张细眼的密网,很多鱼,尤其是小鱼都被困网中,而内心充满同情:“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过津口》)。将孟子提出的“恻隐之心”,由人推及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有时在隐喻与象征之外,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