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菜有一个学名叫“马齿苋”,但我们老家就叫它马蜂菜。我一直把马齿苋张冠李戴地认为是一种叫作齐菜芽的野菜。因为齐菜芽的叶子的边沿有“齿”和刺,茎上也长满了刺,很是扎手;而马蜂菜既没有“齿”,也没有“刺”。直到前些年才知道马蜂菜才是“马齿苋”,而齐菜芽的学名分别叫“大蓟”和“小蓟”,也属于野菜和药材。
马蜂菜在我们老家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野菜,房前屋后、路边地头,到处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它几乎是贴着地皮生长的,向四周蔓延,粉色的茎上长着小小团扇般浅绿色的叶片,淡黄色的小花星罗棋布,结出的种子如滚圆的珍珠,圆润润、光溜溜、明亮亮的很是好看。
马齿笕的生命力很强,如果把它连根拔起或在除草时把它铲除,即便在烈日下曝晒多日,只要遇到阴天下雨,它很快就会“借尸还魂”再活过来。它的顽强的生命力绝对非其它植物可比。
马蜂菜的医药价值很高,别的我们不懂,只知道它对消肿止痛具有特别神奇的疗效。我说的不是食用,而是外用。
小的时候,我们乡下的房檐和树枝上有很多的马蜂窝,一只只倒挂在那里,犹如一只只倒悬的大碗和小盆,成群结队的马蜂飞来飞去嗡嗡作响,对人们的生活和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捅马蜂窝是乡下孩子们喜欢干的事,主要是觉得好玩和刺激。但捅马蜂窝可是有风险。尤其是在马蜂产卵和幼虫的成长阶段,大量的马蜂守家护院,令人不敢近前。可孩子们才不管这些,几个人凑一起,穿上长袖的衣服就开始了特别行动。担当捅戳马蜂窝大任的一般都是年龄大点的“勇士”,而我们只能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胆小鬼。但这也有风险。被“强拆”住宅的蜂民们会群起而攻之,就连远处的旁观者也不会放过。有一次,也该我倒霉,偏偏就有一只马蜂发现了被暴露目标的我,处于报复,以暴制暴,狠狠地在我的脸上将毒针刺了进去,登时直疼得我头晕目眩,叫苦不迭,哇哇叫喊。顷刻功夫,脸就肿得如面盆一般,痛涨就好似要爆炸了,简直让人无法忍受,。至今回想起来仍使我战战兢兢,心有余悸。
马蜂菜之所以叫它“马蜂菜”,顾名思义,或许就是因为它与治疗被马蜂螫咬特别有效而得名。在我们老家,大家都懂得用马蜂菜对付马蜂蜇人后的毒汁,这是普通的生活常识。所以在有人受到马蜂、蜜蜂蛰了之后,立马就会就地取材,拔起一些马蜂菜来,用手把它搓揉的粉碎,赶紧捂在伤口上以及肿起来的部位。我那次就是这样,伙伴们七手八脚把揉碎的马蜂菜给我捂在了脸上,顿时,一股清凉之气渗入皮肤,疼痛得到一些缓解。在经过多次的更换之后,肿胀也觉得减轻了许多,几天后方才痊愈。不过,从那以后,我可是再也不敢参与做捅马蜂窝的旁观者了。
马蜂菜的吃法很多,最简单的吃法就是凉拌,简单易行,拿开水一焯,加点油盐一拌,就是一盘美味佳肴,很受欢迎。当然也可以用来做汤、做包子。但人们最爱吃的还是做的马蜂菜饦(tuo)。就是用发面或死面擀成薄饼,裹上用马蜂菜调好的馅子,一层层卷起来,犹如一只只千层的鞋底,放入锅中蒸熟。那时,我们遇到这样的美食,有人一次能吃两三个,直撑得肚皮有如皮鼓。您可别笑话我们没有出息,在那生活困难的时期,粗茶淡饭都难吃饱,难得吃一回这样的饭食,不撑着孩子们那就怪了。想想那时的苦日子,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今生活好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不断,反而提不起胃口来,于是这些年来,野菜又成了人们餐桌上的常客,格外受到大家的欢迎。什么荠荠菜、苦苦菜、面条棵、扫帚苗子灰灰菜等等都深得人们的喜爱,而马蜂菜毫无疑问也是其中之一。
这不,前些天在早市上又见到了今年新上市的马蜂菜,于是我就赶紧买了两把回来,一把做成了凉拌,另一把制成馅子做了两个菜饦(tuo),依然觉得那么好吃,却不仅引发了我对儿时困难生活的回忆。
我没忘本,我会永远牢记各种野菜对我的救命之恩,更会倍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者简介:王礼民,籍贯山东菏泽,新中国同龄人,省直机关退休。曾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爱好诗词杂文写作,喜欢书法摄影等。有各类体裁的文章及诗词在报刊发表,有些杂文并获奖。
#难忘的马蜂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