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云村过去叫黑云涧村,位于夏庄街道东南端,是一个掩映在云雾中的小山村。
正旺山
黑云涧村的东南方向有座山,正对着村子的两个山头中有一块巨石,大约有两间屋子大小,村里人都叫它正旺顶。正旺顶正下方有一条山涧,山涧两旁遍布黑松林。遇到阴天时,正旺顶周围黑云翻腾,大有“黑云压顶”之势,黑云涧之名由此而来。靠近黑云涧的这个小山村就叫黑云涧村。后来,叫着叫着就叫成了黑涧村。正旺顶的外观,神似一顶古代的乌纱帽。尤其夏天,两旁的树木探出的枝条,就像是乌纱帽的帽翅。正旺顶到黑云涧之间有一块落差,下大雨时,就会形成一条玉色飞涟从山顶冲下来,远观就像是官员上朝时手执的笏板。曾有个世外高人见过这一奇观,说:“这里是块风水宝地,这个村子将来会出个大官。”
二十年代,乡政府在村里建了一所公立小学,叫涧小学,周围几个村子地主家的孩子都到这里上学。涧小学在当时是很正规的学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老师皆是政府部门委派的,有薪水拿,小学生皆着校服出入,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颇为羡慕。涧小学就是著名的云头崮小学的前身。
解放初期,涧小学来了位校长,姓法,他觉得黑云涧这个村名不吉利,黑云压顶暗无天日,这样的生活很压抑,没有出头之日。于是,经过一番考量,他为这个村子重新取了名字,保留了“云”字,改“黑”为“瑞”,就叫“瑞云”,寓“拨开乌云见祥瑞”之意,得到村里上下一致认可。瑞云村的名字也沿用至今。
瑞云村是个“一穷二白”的小山村,说它穷是真的穷,穷就是字面意思。最开始的时候只有五六户人家,散居于正旺山的背阴处,山外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因为村子是在山的后坡,背阴少雨,土地贫瘠,植物生长缓慢,人们的生存环境相当恶劣。村子最早的胡姓人家,是从云头崮迁过来的。据说是家族里不受待见的一支,被家族安排在这个穷地方,带有惩罚的意思。
因为是山地,土层稀薄,极度缺水,庄稼在这里无法生长,只能种植果树,因为果树的根系比农作物发达,能深植地下吸取水分,维持生命。但是水果,在那个年代不是生活必需品,人们的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谁还有能力买水果吃?村民们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好的年头,水果收成后,卖了钱,换成粮食维持生活,遇到灾年,雨水稀少,果树刚开过花就干落了,几乎见不到水果成熟。村民们只能忍饥挨饿,靠近亲友们接济度日。青黄不接的时候,满山坡转悠着找能入口的东西。遇上荒年,除了山上的石头,活物几乎都被村民们尝试着吃过。村里的小伙子穷地找不上媳妇,有的人即便是结婚了,过着过着,媳妇忍受不了这种苦日子,撇下一家老小,一去不回头。
这个村子穷是真的穷,而美也是真的美。所谓“二白”却不是字面意思,此处是指村里两种白色的花—槐花和苹果花。这是村民心中少有的亮色,是深受喜爱的颜色。
槐花
正旺山的山坡上长满了刺槐树,这种槐树是自然生长的,从半山腰一直到山顶。而苹果树是人们种植的,是村里主要的经济作物。苹果树沿山势梯田式一层层往上,一直到半山坡,和槐树林连成一片。槐花和苹果花的花期是相同的,都是从暮春开到初夏。开花时节,漫山遍野一片雪白,山和村都笼罩在这白色的云海中,犹如世外仙境。
苹果花
这片“白云”,在接下来的这段日子里能解决全村的生计问题,可不就是“祥云”?因为槐花是可以吃的,生熟皆可。每年槐花开放时,瑞云村的山坡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摘槐花的村民络绎不绝,槐树林中时有欢声笑语传出。半大的小子常常爬到树顶上,先撸上一串串槐花吃饱了,再把开满槐花的树枝掰下来,扔给树下等着的女孩子们。女孩子把槐花从树枝上摘下来,装满篓子,喜滋滋地送回家,交给母亲。母亲就会用槐花作原料,变出各种好吃的,槐花饼、槐花包、蒸槐花,拌槐花。槐树是一种再生能力很强的树种,今年折腾得不像样子,待到来年此时,又是枝丫横生茂密如初。
槐树林
槐花和苹果花有一种清甜的香气,每年这两种花开放时,整个村子都香气缭绕,也会吸引各地的养蜂人带着蜂箱前来,开始他们甜蜜的事业。养蜂人在山上放蜂,难免会对村民们造成影响。蜜蜂有时候会蛰伤人,养蜂人为表示歉意,通常会送几瓶蜂蜜给村民。槐花蜜是上等的蜂蜜,具有清热解毒,缓解疲劳的功效,在当时是真正的奢侈品。
养蜂人和蜜蜂
瑞云村的苹果树一般都是早熟品种,出名的一种叫伏平。夏天就能成熟,及时地缓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村里还种植樱桃树、杏树、梨树、桃树等果树,基本上从初夏到深秋都有收入,能维持一年的生计。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地深入,瑞云村也过上了小康生活。村里打了机井,挖了水库,修了盘山公路,建起了高楼大厦。不愁吃也不愁喝,小伙子们再也不愁找不上媳妇了。由于靠近城区,地理位置优越,变成了风景优美的城中村。一般人高攀不起了。村里的老人至今对那位世外高人的话深信不疑,说:“大官会出的,只是时候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