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是最疼自己孩子的,从怀孕到生产,然后再到养育,孩子倾注了父母一生的心血。在帝王之家中,皇子和公主是后宫嫔妃最为依傍的,有无子嗣,直接决定了她们幸福的指数。
在《芈月传》中,有这样的三位母亲,她们也是好母亲,一心为儿子,可谓是殚精竭虑了,但后果却是大相径庭。
1.魏夫人:处心积虑想要公子华立为太子,却无意中成为了绊脚石魏夫人是魏国的公主,随姐姐一起嫁到秦国,姐姐做了皇后,没多久死了,并没有留下子嗣。魏夫人仗着是妹妹的身份,一心想要取代王后的位分,因为一旦她成为王后,其子公子华便会成为嫡子,且公子华自身条件非常好,深受秦王的倚重。
但魏夫人却犯了一个大错,她以为全天下就她聪明,别人都是愚不可及的,低估了别人的智商,这是她这么多年来最终不得志的重要原因。纸总是保不住火的,魏夫人所做的那些事,最终还是被秦王知道了,于是就有了一个大体的评判。
秦王是不简单的,他没有及时追究,而是暗地调查,将魏夫人所做之事尽收眼底,积少成多,最后来个新帐老帐一起算。
魏夫人在前朝与重臣公孙衍相互勾结,为母国魏国挖取人才,以强大魏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她背后有个强大的魏国,那么他的公子华就多了一个筹码,以后如果是太子的话,魏国将是他背后的另一股势力。
在迎亲路上谋害芈姝不成,出宫令牌被义渠人高价卖给庸芮,然后再到秦王手中。公孙衍在朝中又与张仪,屡次意见相左,感觉自己得不到秦王的重用,再加上魏国那边的引诱,公孙衍最终逃离秦国,魏夫人在前朝的势力就瓦解了。
魏夫人想要王后的位分,秦王不是不知道,那为何就是不能如他愿呢?最大的原因在于魏夫人这个人本身——善无风起浪,善搅混水摸鱼,还和魏国有着不清不楚的联系。公子华本没什么问题,就因为他母亲的问题,使公子华成不了太子。
秦王是不喜欢搬弄是非的人的。像魏夫人这种,就像《甄嬛传》中的华妃,如果给她点权力,那她的心计就会是在温室中得到了水份一样,滋滋地成长,继而长成参天大树,那整个后宫便是她的天下了。秦王是不傻的,他没必要为了公子华,走这步险棋。更何况他的儿子那么多,一统天下大业,后继的人多的是。
魏夫人在和氏璧事件中,搅了趟混水,企图陷害芈姝,幸而救了芈月,功过相抵,秦王也只是在公子华面前提了提。为了公子华,秦王才对魏夫人网开一面,不然,她的夫人位分早就被废掉了。
魏夫人为公子华处心积虑,在前朝网络重臣,在后宫步步为营,每一步都有自己的悉心算计,但是,正因为她的算计,才让秦王一眼看破她的打算。后来,芈月也曾在秦王面前推举公子华,可惜已不是最好的时机了,可以看出秦王该是很看重公子华的,只可惜他的母亲背后阴暗的运作,毁了这步好棋。
2.芈姝:看似顺理成章的太子之位,无奈自己实力不足,德不配位芈姝溺爱公子荡,几乎是后宫众所周知的。作为嫡子,按照祖制,将来是要继统大业的,需要具备平常小孩子所不具备的很多东西。赢荡不是不聪明,只是缺乏正确的引导。
赢荡力大无比,善用武力来服人,有勇无谋,这种人不是处在嫡长子位置,怕是不能服众的。下人为了讨赢荡欢心,当然会故意让着他,讨好他,包括芈姝身边的两个丫鬟。有着怎样的主子,就有着怎么样的下人,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也是最适合芈姝了。
赢荡和赢通从小一起玩,赢荡常仗着自己力大无比,欺负赢通,乃至赢通从小到大的人生全被赢荡给毁了,一直到死。还欺负过嬴稷,芈月为此,还真心诚意地劝诫芈姝要注意孩子的问题:仗着自己的蛮力力去欺负其它孩子,养成目空一切的性子,是要不得的!但芈姝还怪芈月错怪了赢荡,为此还在心里种下了怨恨。这就无药可救了!
对于太子之位,那是芈姝志在必得的,也是得到樗里子这些老一辈拥护的。芈姝从小生在皇宫中,受到的教育也是最传统的,她不像芈月那样,读了许多书,脑袋里有着不同于别人的传统想法。芈姝认为她的儿子,生来就是太子之命,历来嫡子就是继承皇位的人选,更何况也只有这唯一的一个嫡子,所以她便有恃无恐,稳坐钓鱼台了,对于赢荡的溺爱也就顺理成章了。
直到嬴稷的大统之才被秦王发现,秦王开始有意无意地将太子之位加在嬴稷头上时,芈姝才开始着急了。秦王在爱屋及乌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双慧眼识才的本领,将嬴稷做为太子来培养。
芈姝利用芈月的宠爱,引秦王来观看赢荡的“大才”,岂料发生了点状况,赢荡当场辱骂和打击下人,并擅用职权指挥下人做无用功,这一出弄巧成拙,最后还是被嬴稷给化解了。
自己孩子硬件条件不行,还怪嬴稷,怪芈月处心积虑跟自己抢太子之位,芈姝真愚不可及了!芈姝不惜用毒蜂陷害嬴稷,结果反害了自己孩子,而嬴稷却毫发无伤,因为芈月的下人全然不像芈姝身边的下人,那样唯利是图,谄媚巴结,他们对主子是诚心的,敢为主子承担一切,哪怕是牺牲掉自己的性命,葵姑救了嬴稷,而赢荡则被毒蜂蛰的险些丢了性命。
赢荡企图凭蛮力打江山,扩疆土,但秦王明白,单凭匹夫之勇是万万不行的,这种人只适合做将军,挣军功,而真正能领导打仗扩疆土的人,还需要相当的智慧——秦王的天平显然已倒向了嬴稷这边。
总之,是赢荡自己本身的能力不够,才无法入秦王的眼,而芈姝最好的依仗便是樗里子这些大臣,这些传统的观念,捍卫秦国的宗室体制,不至于引起内乱。
最后芈姝还是像她母亲威后那样,幸运地躲过了废后和废太子的命运,但是内里出了问题,如果不及时去修补,迟早还是会行厄运的。
3.芈月:本无意争太子之位,却被秦王“有意栽花”芈月是一个聪明的母亲,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也是爱孩子的。但芈月是真正爱孩子的母亲,她不像芈姝和魏夫人,给孩子去争夺太子之位,她认为孩子只要活得快乐,这就是幸福了。因为她深知作为皇帝,辛苦自是不必说,可能还会失去许多想得到而得不到的东西,比如爱情,这在帝王之家是很常见的。
当秦王跟她说,要立赢稷为太子时,芈月当场就拒绝了,她不希望自己也卷进这场太子之争的风暴中来,她只想让秦王把巴蜀之地分封给赢稷,她就可以和赢稷,去巴蜀过她们想要的生活去了。
对此秦王想的是:芈月这么快就想离开他,是不是从来就不爱他,这么多年来是不是就是盼着分封的这一天,好尽快离开他!
一个男人,不管地位是何等的显赫,在爱情里,他还是会像小孩子那样,一再地确认妈妈是不是爱我,如果不爱就会很伤心。也像许多小女人那样,不停地确认老公是不是一直都爱着自己。秦王就是这样,他也在意芈月的心思。
可秦王却全然不知,是芈月面对芈姝的伤情——芈姝全然不顾和芈月的姐妹情,为了太子之位,要置赢稷死地,芈月和芈姝关系彻底决裂,芈月伤心极了,但又无法跟秦王说。她只是想离开这是非之地,让赢稷也远离纷争,过正常人的生活。
但是,芈月的退让和不争,在魏夫人和芈姝看来,却是最大的争,她们认为这是芈月争的手段,把芈月看成和她们一样的人。可实际上,芈月是真的没有争,如果真的要争,谁又能争得过她呢?
张仪也是支持赢稷做太子的,张仪是爱才之人,身为秦国谋士,他有这个义务为秦国选拔优秀人才,而赢稷从小便表现出异于别人的禀赋,从赢荡和赢稷攻韩伐蜀的赌局中,就可以看出赢稷的卓越,当然这离不开母亲芈月的循循教导。
谋士张仪知道芈月不想让赢稷去做太子,只想做个普通的皇子,在自己的封地上过普通人的生活,他对芈月说:这大争之世,不争反而要吃苦头的,有些人不是你让着她,她就会领情,放过你的!
事实最后果然如张仪所料,芈月母子因此吃了许多苦头,险些送了性命,还好,芈月母子都撑了下来,赢稷最后成为了秦昭襄王!
写在最后三位母亲,都为了自己的儿子,竭尽所能地谋划前程,打着为他们好的旗号,却在无意中忽略了某些重要的东西。像魏夫人,一心想要公子华成为太子,却在不觉中,成为了公子华在成为太子之路上的障碍,而不自知。尽管公子华能力出众,各方面都符合太子人选,无奈只因为他有一个善于攻于心计的母亲。
芈姝呢,爱孩子太过了成为溺爱,一味地纵容下人对赢荡的谄媚奉承,养成了赢荡高傲自大,没有仁者之心的人。自身力大,本是一大优点,是加分项,但却过分夸大了实际,成为了主业,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学习。赢荡在政局中,没有自己的主见,是人云亦云的角色,这是秦王所最不能容忍的地方。
芈月,本身是不露锋芒的一个人,对物质,对权势,都没有太多的欲求,她一直追求的是安稳平淡的生活。她极重感情,对芈姝,对秦王,都拿出真心实意,最后芈月得到了秦王的珍爱,如若不是迫于宗族力量,他一定会立赢稷为太子,因为这是对芈月最好的安排。
芈月也不希望赢稷成为储君,她只愿他的儿子活得幸福快乐,不过那种尔虞我诈,捕风捉影的生活,所以她想远离秦宫,但是她却忽略了来自敌对方的势力,后宫是个是非之地,没有秦王的庇护,芈月是没有力量抗衡的。最终,在秦王死后,芈月母子成为芈姝的砧板之肉,被发配到燕国做质子,受苦受难,还失去了身边衷心的丫头。
三位母亲,对于孩子的谋划,她们的做法,是值得我们现代母亲去借鉴的。爱孩子就要针对孩子自身的特点,加以耐心地引导,肃清孩子身边不利的玩伴。对于孩子的优点,适当地放大,但不是作为主要的目的,还要加以知识力量的储备,毕竟人的一生,不是靠小聪明,而是靠智慧来过完一生的。
我们还要注意,不要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父母悉心的安排,走上父母心仪的人生道路的,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