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本文专家:朱广思,科普作家,北京科普作协会员
近日,江苏常州二院阳湖院区接收了一名被蜈蚣咬伤的女患者,遗憾的是抢救无效,未能挽回生命。
五一假期很多人都会选择去野外旅行,此时也正是各种动物大量繁殖的季节。大一些的动物我们还能明显看到,而小虫子才是让我们防不胜防的存在。哪些虫子我们要多加小心呢?
1蜱虫
蜱虫俗称壁虱,但它和虱子的亲缘关系非常远,甚至不是昆虫,而是蛛形纲蜱螨亚目寄螨目蜱亚目动物的统称,和蜘蛛、螨虫关系比较近。蜱虫的形状像是一个小西瓜子,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足有花生仁大小。
如果被蜱虫叮咬,千万不要拍打,或者生拉硬拽,因为这样做可能让蜱虫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还会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可以用乙醚、煤油灯涂抹虫头,用烧热的针头点刺它或者用火罐拔,在旁边点蚊香,让其自行松口。
蜱虫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俗称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一般蛰伏在浅山丘陵的树林、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动物皮毛间,是最常见的能作为人兽共患病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的动物之一。当你靠近野外的某些动物身上时,尤其是流浪狗、流浪猫、黄牛等,它能在几米之外嗅到宿主的气味,伺机跳下吸血。
蜱虫喜欢藏匿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如果感觉自己被咬了,一定要仔细检查腋窝、头皮、腹股沟等部位,必要的话,衣服要用热水清洗并高温烘干。严重者会出现疲劳、发烧、头痛、肌肉关节痛等症状,最明显的体表特征是,叮咬部位呈现环状丘疹,此时要及时就医。
2洋辣子
洋辣子是一种绿色的毛毛虫,别名活辣子、七辣子、八角丁、八家子等,是鳞翅目刺蛾科桑褐刺蛾属的幼虫,分布在山东、河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南方数量比较多,主要危害白蜡、刺槐、梧桐、苹果、海棠、梨、桃、杏、枣、柿等多种园林植物。
这个行走的仙人掌,是农村孩子的童年阴影,身上的酸性毒液就会侵入人的皮肤,使伤者出现灼热感以及肿痛,也会有较长时期的奇痒。人称“一摸提神醒脑,”不过它的毒性并不大,使用碱性的肥皂水清洗患处可以起到比较好的缓解效果。
3隐翅虫
隐翅虫又名影子虫、青腰虫,看似非常不起眼,可是毒性却很大,中毒后的表现为外露部位点状、条状红肿,逐渐出现成簇水疱、脓疱,伴有瘙痒、灼痛。严重者可出现大片皮肤糜烂、坏死,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虽然看上去像是蚂蚁,可人家其实是鞘翅目隐翅虫科甲虫,只是甲壳已经退化的只剩下两小片,不飞的时候要把翅膀像叠毛巾一样收在甲壳下面。它们是是鞘翅目中物种最丰富的一科,已知全世界有多种,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全世界已报道的能引起皮炎的毒隐翅虫有20种,中国仅有3种。毒隐翅虫的毒素胜过眼镜蛇毒,严重者可丧命。直接接触虫体体液是引起隐翅虫皮炎的主要途径。所以看到隐翅虫落在身上,千万不要拍打。大部分隐翅虫为农林医害虫的重要天敌,对人类不能造成直接危害。
4螨虫
相比于其他几种能看见的虫子,螨虫更是让人防不胜防,不仅野外有,也容易闯入室内。螨虫身体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数种类小于1毫米,世界上已发现多种。
螨虫寄生在身体表面,容易引起外露部位的瘙痒性红斑、丘疹甚至水疱,儿童、老人等皮肤娇嫩者更易发生。如果强烈搔抓后可引起继发感染,皮损反复发作容易引起炎症后色素沉着。此时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为了躲避这些小虫,要尽量少去草丛。
5水蛭和山蛭
水蛭分布在中国大部地区的湖泊、池塘以及水田中,吸人畜血液,除了有药用价值能让医学工作者喜欢外,平时谁都不想遇到它。可是如果你不随便下到野外水源中游泳,也可能碰到它的表亲山蛭,俗称旱蚂蟥。
山蛭栖息在山林中,当人畜行经其旁时,就附着于腿脚上,常栖息于我国南方潮湿的山区草地或竹林里,甚至在云贵高原上都有分布。被叮吮时既无疼痛感,又流血不止。山蛭离体后,人、畜伤口继续流血40分钟到几个小时,随之发生痛痒,可因抓痒引起继发炎症化脓。所以如果去这些地方,最好穿长裤长袜,并用绳子捆住裤脚。
6马蜂
马蜂又称为“蚂蜂”、“胡蜂”或“黄蜂”,是膜翅目胡蜂科动物。雌蜂身上有一根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虽然一只蜂的毒性很小,可是如果群起而攻之,蜇后受蜇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严重者可导致人死亡。
被马蜂蜇后,如果就近有干净水源的话,马上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并用手挤压伤口附近,把毒液挤出,这样能减轻中毒后红肿。和蜜蜂不同的是,马蜂的刺是可以多次使用的武器,多数马蜂蜇人后,不会把刺留在人身上,它的毒液呈碱性,易被酸性溶液中和。
上述这些小虫子会给人造成不小的烦恼,我们进入可能有这些虫类的地区时尽量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在外露部位记得涂抹驱虫剂;离开时检查衣物防止被这些虫类附着;回家后尽快沐浴,换洗全部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