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当年巴西人想要吃蜂蜜必须依赖进口,为了摆脱这种禁锢,巴西的遗传学家克尔,决心通过遗传学技术培育出适合于热带气候的蜜蜂。
原本是一件好事,没想到培养出一群危害人类的小恶魔。
养蜂工人弄巧成拙
在一九五六年,克尔辛辛苦苦地从非洲抓来63只野蜂蜂王跨越千山万水,运到了他的实验室,而幸存下来的48只野蜂蜂王和欧洲蜜蜂进行杂交,希望培养出兼具两种蜜蜂优点:产量高、还能适应热带气候的新种蜜蜂,以适应当地的环境。
经过重重实验,最终成功保留下来原种的29只蜂王,对于这群未来的希望,科尔自然十分的宝贝它们,生怕它们逃出蜂箱,让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
于是克尔就在蜂箱上塞上塞子,仅留一些较小的孔,因为蜂王的体型较大,没办法逃脱,而负责采蜜的工蜂就可以在蜂箱中来回出入,原本万无一失的蜂箱养殖,却被一个手欠的养殖工人给打破了。
年一位养蜂人路过科尔的养殖基地的时候,他发现蜂箱进出口的小匣子没有被拔出来,按照他以往的养殖经验,在蜂王没有产卵的季节,没有必要堵上塞子,于是他自作聪明的塞子打开,但却引发了蜂后出逃的惨剧。
在新领地生根发芽
这一次出逃可不得了,克尔原本希望通过两种蜜蜂的杂交,将这种非洲蜜蜂的攻击性降低,可是没想到它们的攻击性却得到了保留,而且这种非洲蜜蜂的繁殖效率特别高,普通的蜜蜂一年只能繁殖一次,而非洲蜜蜂则是全年无休,母蜂每年可以产卵粒,一年便可以繁殖超过几十万的新蜂群。
同时这种非洲蜜蜂适应环境的能力还特别强,普通的蜜蜂需要搭建蜂巢之后,在蜂巢之中才能生存,一旦蜂巢被摧毁,它们就需要很大的时间来恢复整个种群,这种非洲蜜蜂则不一样,自然界中的山壁、洞穴、树洞、草丛,都可以成为它们的栖息地。
这种非洲蜜蜂不同于普通蜜蜂,它还极善长跑,普通蜜蜂的巡弋范围只有55公里,而非洲蜂群则可以迁徙超过公里。
于是非洲蜜蜂迅速席卷了整个南美洲,并且一路攻城拔寨,在美洲大陆上不断横行,每年以至千米的速度迅速向北扩张。年这群不速之客成功跨越了墨西哥入侵到了美国的德克萨斯州。
图为杀人蜂的入侵范围
非洲的气候环境如此恶劣,这群杀人蜂还能混得风生水起,到了水草丰美的美洲,它的数量呈现指数级的上升,再加上平时没有它的天敌:平头哥蜜獾,时不时的掏毁它的老家,更是让它的数量持续泛滥,截止至今,它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5亿只。可是数量这么多,当年遗传学家克尔想要让巴西本土蜂蜜出产增加的目的却没有达到。
为了对付非洲蜜蜂巴西必须采取强硬的措施,帮他绞杀这些蜜蜂,这就导致巴西的蜂蜜产量不增反降。这些杀人蜂被放出去的年,巴西的蜜蜂产量为吨,等到了年蜂蜜的产量仅有吨。不过随着近年来随着巴西人对于非洲蜜蜂习性的不断熟悉,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才让巴西的蜂蜜产量逐渐回升,让巴西一跃成为世界第七大蜜蜂生产国。
杀人蜂是怎么杀人的?
说得这么玄乎,跟普通的蜜蜂相比,杀人蜂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首先这种杀人蜂的攻击欲望特别的强,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就会群起而攻之,这种刺激包括但不局限于气味、噪音、物理攻击等方式。
但杀人蜂和别的蜜蜂有一点不一样的,就是杀人蜂的蜂刺并没有倒钩,普通蜜蜂攻击完别人之后就会将蜂刺留在敌人体内,这样就会导致蜜蜂的内脏随着蜂刺一起被带出来,这是一种同归于尽的打法,而杀人蜂则不一样,它可没有倒钩,但却可以用自己的刺,不断的对敌人发起进攻。
杀人蜂的毒素足以让人致死,杀人蜂的蛰针有一根导管连接着毒囊,毒囊又连接着腺体,一根连接着酸腺,一根连接着碱腺,当攻击他人的时候,酸碱液会同时释放毒素,迅速地注入敌人的体内,它的毒液主要是由蛋白质,肽类和生物胺构成,其中最致命的就是蜂毒中的肽类,它会让血管中的红细胞破裂,红细胞破裂之后就会释放出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最终导致肾小管的堵塞,加速肾脏的缺血,最终引发急性肾衰竭。
同时对于蜂毒过敏的患者就会出现低血压,导致心肌缺血。蜂毒中血管的活性成分也会增加心肌动力,加速心脏的需氧量,导致心肌损伤,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心脏骤停的现象。同时蜂毒中还含有一些肝细胞毒素,可以让肝细胞分解对消化系统也会造成损害。可以说蜂毒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对你的身体健康进行打击,一个成年人被这种蜜蜂蛰5下以上,就很有可能会导致急性肾衰竭,最后死亡。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就快速逃离蜂巢的话,不就可以免于被杀人蜂攻击导致死亡吗?其实并不然,这种杀人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不光会单独出击,甚至还会呼朋唤友。在它攻击敌人的时候还会释放一种异戌基醋酸盐信息素标记敌人,这种信息素会使得它不断地向敌人发起进攻的同时,还会吸引到其他杀人蜂一起进攻,大有不把你打倒是不罢休的气势。
缺少天敌,繁殖能力极强,最终导致了杀人蜂在美洲大陆上的泛滥,这一弄巧成拙是让我们不得不警惕生物入侵的风险,在引入每一个新物种之前,必须要慎之又慎,不要好心却办了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