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m/金蝉,是夏日的歌唱家,嘹亮的歌声响彻整个夏日;它更是餐桌上的美食,金黄的外表让人垂涎欲滴。
到了入伏,是捕捉金蝉最好的时节,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整装待发,收拾好所有的装备,准备大展身手。
今年的捕蝉过程有点不一样,收获的同时获得了一些不一样的“体验”——与马蜂偶遇了。
初次“偶遇”结果还不算太糟糕,在树林中穿梭是被一只马蜂落到了背上,条件反射般地想要抖动衣服,将它抖落下来。
或许正是因为抖落让马蜂惊慌失措,刺激到了它的凶性,尾部的毒针刺在了左侧背上,火辣辣的疼痛感瞬间在背上蔓延开来。
那种感觉真的不是太美妙,怎么形容呢,好像用一根烧红的钢针刺在身上,疼痛只是一瞬间,但后续带来的是毒素的疼痛感,半个背都是疼痛感。
这不是简单的疼痛,而是刺激到神经的那种无法消除的痛感。回去后后背就开始肿痛,大概巴掌那么大一片地方肿了起来。
这次还好,幸亏处置及时,虽然隔了一个小时,但最终还是将毒刺挑了出来。后背只是肿了两天,有点发痒,并没有其他的感觉,很快就消肿了。
第二次的相遇就更加难忘了。还是相同的地方,还是落在背上,依旧是条件反射,想要将马蜂打落,这次它却没有蛰到背,而是顺着手爬到了手指上。
马蜂狠狠地将毒刺刺入中指第二关节处,总算是看清了它的真面目。这一次没有上次的好运了,两个小时候才开始处理伤口,可惜,因为是处于关节处,很难找到毒针,或许已经消融在伤口中了。
等到回家的时候,中指及半个手背都已经开始肿胀,这个时候毒素并未完全蔓延开来,肿胀感还在持续。
整个晚上脑子里都是被马蜂蛰的感觉,早上有点无精打采,草草地涂抹了一些药膏就去上班去了。
一整天,毒素已经蔓延到了整个手背以及四根手指,手指肿胀的和小馒头似的,因为涂抹药膏的缘故,手背油光瓦亮,看起来十分“丰满”。
第一天已经有点吓人,右手没办法握拳,手背肿得太厉害了,而且伴随着阵阵的瘙痒感,总想要挠一挠。
不敢挠,看着鼓起来的手背,生怕一不小心将手背挠破了,估计会立马感染。
第一天晚上情况第二天白天情况
到了晚上,赶紧在冰箱里找了一些冰块,用冷敷的方法进行消肿。冷敷效果不是太明显,很显然,毒素还在蔓延,仅仅是冷敷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还需要忍受着肿胀,等待毒素消退。
不知悔改的我,傍晚(也就是昨天)继续去树林进行捕蝉大业。
手臂下垂的充血感带来不适,有着轻微的胀痛感,只好将手臂抬起来,保持在胸前的位置。虽然有点不适,但还是可以忍受。
到了八点钟左右,树林被灯光照亮,在树上寻找金蝉时被无意中灯光照到的东西惊出了一身冷汗。
树林走道上伸出的一根桃树枝上赫然发现一个蜂窝,直径二十公分左右,上面密密麻麻地活跃着一只只的马蜂,初步估计不少于五六十只。
心中一阵后怕,难怪会挨蛰,估计是路过这个地方的时候,身体碰到树枝引发了马蜂的恐慌,才会有马蜂落到身上。也幸亏仅仅是被一只马蜂蛰,若是同时被三五只马蜂蜇伤,恐怕就不知是自我痊愈的问题了。
北方沿海城市,虽然马蜂没有致命毒性,但作为带毒生物之一,它们的毒性依然不容小觑。
等到昨晚回家后,发现手肿胀的更加厉害了,不仅是手背和手指,就连半截手臂都已经肿了,整整粗了一圈。
看到我的样子,吓了家人一跳。确实,手背和手臂肿胀的厉害,泛着红色,若不是因为熟悉被马蜂蛰后的症状,估计我自己也会吓坏,医院治疗了。
对于马蜂这种生物,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的人们很少遇到,但作为农村长大的我,习以为常了。
生活在山东沿海,生活中并没有毒性太大的毒物,像马蜂、蝎子也都是同物种中毒性较小的品种,因此我才没有大惊小怪,当然,受罪肯定是免不了的。
前天晚上被蛰,到今天勉强算是第三天,早上发现手指、手背、手臂已经有消肿的迹象了,白天再冷敷几次就应该可以完全痊愈了。
根据自己被马蜂蛰了经历,为大家提供一下受伤后的自救措施。
首先,被马蜂蛰后要及时处理,将毒针挑出,避免毒素进一步扩散。如果毒针处理干净了,并不会有太大的肿胀,三五个小时就可以消肿,并没有大问题。
第二步,马蜂的毒液为碱性毒素,可用酸性溶液中和,由食醋、醋酸或硼酸溶液擦洗伤处,可以快速中和毒素。
(这里要区分马蜂和蜜蜂,马蜂的毒液为碱性,蜜蜂的毒液为酸性,后续处理要区分开来。)
一般被马蜂蛰了,一至两天时间会持续肿胀,后续会慢慢消肿。三至五天时间,人体肝脏才可以将体内的毒素完全排除干净。
当然,上述的处理方法都是鉴于毒性较弱的马蜂,如果被马蜂蛰后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声音变粗等情况,要及时就医,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后果了,这种情况自我处理已经无法解决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