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父亲是极不甘心地离开了我们,他一直是在悲苦和疼痛中挣扎。我那时真希望他是个哲学家或者是个基督教徒,能悟透人生,能将死自认为是一种解脱,但父亲是位实实在在的为生活所累了一生的平民,他的清醒的痛苦的逝去使我心灵不得安宁。”
这是贾平凹先生在《自在独行》中写的一篇关于祭父的文章,回忆的是父亲从生病到去世的那段时光。这段描写深深地引起我内心情感的共鸣,看完后我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悲痛的,因为只有同样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这也让我在看完文章后十分想念我的母亲,一个普通却十分坚强的农村妇女,也是一位实实在在的为生活所累了一生的平民。
母亲过世至今已快十年了,每每想起她,都忍不住泪流满面,是为母亲这短暂却辛劳的一生感到惋惜和心疼,是为她在人生还未来得及享福的时候却要遭受突如其来的疾病的折磨而心痛,更是为了我心中那“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和自责。
回忆起那段我守在母亲病床前的日子,我竟然想不起自己是如何熬过来的,我只知道,那段时间的我,变得十分忧郁。看着饱受病痛折磨的母亲,我心里难过极了,我怨天怨地怨自己,我内心愤愤不平,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好人却没有好报呢?为什么一生与人为善的母亲会在知命之年遭受如此大的劫难?为什么这个人不是别人而偏偏是我的母亲?这样的想法每天不停地在我脑海里徘徊,以至于那段时间里,我竟然无法接受与我母亲同龄的人前来看望她,因为那会让我心里更加难受,我可怜的母亲,本该和他们一样好好地活在这人世间的,为何却要承受如此大的磨难,大得让一向坚强无比的她也无法熬下去。
因为母亲得的是肺癌,而且是晚期中的晚期,所以后期的疼痛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我每天需要给她打止痛针才能缓解她的疼痛,从未摸过针剂的我在那种迫于无奈的情况下学会了肌肉注射的打针方式。我知道,那时的我肯定是怕得要死的,而且我心里很清楚,自己给母亲注射的东西到底是一种怎样可怕的东西,可我没得选择,我无法眼睁睁地看着母亲疼得满头大汗,疼得把嘴唇咬得流血。我知道母亲向来是最不怕疼的,不只是我自己这么认为,就连村子里的很多人也都这么认为。那是因为母亲曾经年轻时在地里干活,被蜈蚣咬,被马蜂窝里成群结队的马蜂蛰得满头是包,鼻青脸肿却也不喊疼,竟跟没事儿似的,不打针也不吃药,竟然自己好了。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在想,癌症晚期的病人该是怎样的一种疼痛,让一向坚强的母亲也无法承受。
那段守在母亲床前的日子度日如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受煎熬,我们的心和母亲的身心一同饱受着折磨和摧残。可就在那样煎熬的日子里,我一面希望母亲能早日解脱,一面又希望时间能够停留,好让母亲能在我们身边待得更久一点。我在埋怨上帝的不公时,又在虔诚地为母亲祈祷,我内心告诉上帝,我愿意用自己未来十年的寿命来换取母亲再多活十年的机会。人们都说人生是先苦后甜的,母亲含辛茹苦将我们养大成人,我们还未来得及尽一天的孝道,母亲便要离我们而去。我生平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受。
这种生离死别的痛苦经历是会让人刻骨铭心的,不管过去多少年,每每想起,心里都依然十分难过。我想这样的经历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有一次便已足够了,可生活原本就有很残酷的一面啊,我们不断长大,就意味着要不断面临这样的生离死别。
在母亲去世后的几年,我的姑妈,外婆,小姨也都相继因病去世。这些昔日看着我们长大的亲人都一个个离开了我们,尤其是姑妈的离开,对我的影响也是极大的,我内心一度无比自责后悔和愧疚。这个曾经也养育过我,在我学习的道路上给予我莫大支持和帮助的人,也这样遗憾地离开了人世。这个把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的人,在花甲之年竟然也被可怕的病魔折磨得不像人样。她向我诉说她是如何艰难地熬过一次次的化疗时,我的心里难受到了极点,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我想倾尽毕生所学,好好安慰她,却发现自己早已被悲伤的情绪左右到词穷。人在病痛的折磨下是没有尊严地活着,这样的活法,很残忍却也无可奈何。我只能告诉她,人生在世,总是要经历一些磨难的,再坚持一下,熬过去总会好的。可我心里怎会不清楚,终究是熬不过去的,等待她的除了死亡,还能有什么。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反复思考关于生与死的问题。如果人到最后都要被病痛折磨到没有尊严地死去,那从一开始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至亲之人的离开,带走的不仅仅是离开的人,也带走了活着的人对生命原本的热爱。就像父亲,他原本就不是一个爱笑的人,尤其是在妈妈和姑妈相继过世后,父亲就变得愈发的沉默寡言了,也是极少再看到他笑了。我知道,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都离开了他,往后的人生道路上,他是无比孤独的。可是这样的悲伤,没有人可以替他承受,这是他往后余生里最大的悲痛。
很多时候,我都会想,如果母亲一直尚在,我的生活会不会完全是另一副模样,我们姐妹三个对待人生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态度,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会不会觉得身后有力量,我们会不会也像别人那样,能感觉到自己在父母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可是,人生,从来都没有如果!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日子。”可是这种降临若是不合时宜,将会给活着的人带来莫大的痛苦。
我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写下这些的。读书,读的是别人的故事,却也读的是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