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前疯狂叮人的牛虻,咬人很厉害的,现在很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你若不提牛虻,我把这个小坏东西忘记了都。小时候,我姥爷养大马、驴子和骡子,印象深的不只是牛虻叮人,还有大马甩尾驱赶牛虻,一尾巴扫在我稚嫩的小脸上,那叫一个麻辣疼!有这种经历的老伙伴没?

不知何时起,忽然牛虻就被很多人遗忘了。小编每年都回老家农村呆一两个月,比如现在,但很多年不见牛虻了。这个超大号的牛蚊子飞去哪了?还是被热死了?

先说说牛虻那些事

①吸血牛虻

时光倒回90年代前后,村村都有些驴、骡、牛,马要少些。尽管北方耕田用拖拉机,但那时驮运还是以家畜为主。牛虻可得劲了。

牛虻像蚊蝇的结合体,身段像大号蚊子,个头像大号苍蝇,以吸食人畜的血液为生,与蚊子一样,雌性牛虻才吸食血液,雄性吸食草植汁液。因此牛虻又称"牛蚊子",但它的"杀伤力"比蚊子厉害多了,常与马蜂相比。

牛蚊子不是蚊子,不是苍蝇,牛虻是双翅目,虻科下的一种昆虫,尤喜生活在水边环境。世界已知的牛虻,超过多种;我国已知的牛虻,超过多种,遍布我国各地。

虻类嗜血,体粗壮,善飞行,喜欢集结在近水而温热的地方,尤以午时为活动高峰。那些休息中的家畜就成了受害者。

②牛虻的"杀伤力"

农村多水塘,村外河沟相连,这些都是牛喜欢的地方,也是牛虻繁衍生息的地方。过去小孩玩水方便,几乎个个会游泳,有时会被牛虻叮上,不是起包,而是出血红肿,刺痛如同被马蜂蛰过,又痛又痒。过去人们有时把牲畜拴在门口,路人也可能被牛虻偷袭。

不像马蜂,牛虻无毒,但是牛虻的口器非常厉害,它有一张剪刀嘴,可以刺破牛马的皮肤,并留下一个较大的伤口。牛虻叮咬时会分泌一种抗血凝物质阻止血液凝结,以方便吸食血液,同时导致伤口流血红肿。这货这么厉害,还这么狠,你说吓人不吓人?

牛虻个头粗壮,体长约2厘米,大型种类直逼马蜂。牛虻性贪婪,胃口比小蚊子大多了,一次可以让人畜失血30-40毫克。若是大型牛虻,一次可吸食约毫克血液。

牛虻无毒,但叮畜也叮人,可能导致人畜交叉感染,传播多种疾病和病毒。如果奶牛被牛虻吸血,据说产奶量会下降10%以上。

小时常见牛虻嗡嗡飞舞,或围着家畜,或在水塘边。后来为什么慢慢消失了。

1.家畜的消失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到来,马牛驴骡再也用不着做苦力了,逐渐失去了畜生舞台。当然,它们并没完全消失,比如牛和驴走向了餐桌,人类就是这么现实和自私,当然小编也不好。农村有些养殖基地是为经济效益,有着科学化的管理,环境完全不同以前。

牛虻主要以吸食这些家畜血液为生,吸无可吸,绝食而亡。估计下辈子也不会来了。

牛虻繁衍也受到致命打击。

雌性牛虻吸血,然后才能产卵。如今农村的马牛驴骡,已是十里八村难得一见,牛虻不能吸食血液,也就失去了繁殖机会,牛虻家族走向衰落也是在劫难逃。

2.农村环境发生巨变

不像苍蝇和蚊子直接产卵在水中,牛虻是产卵在水边禾本植物茎叶上,等卵孵化出幼虫,再掉落水里继续生长发育,最后变成牛虻。

现在农村规划得井井有条,加上农药问题,曾经很多水边植物都没有了。比如北方,过去水边最常见的紫穗槐条(可编筐)、苘和其他荆条植物,小编已经20多年没见过了。

牛虻先失去饮食来源,又失去产卵环境。农村房前屋后和塘边,经常种植些蔬菜和花果,自然会用农药。即便有些幸运儿也被农药杀死了。另外,牛虻的卵和幼虫也有天敌。

3.生态和气候变化是大问题

我们小时,夏日农村就是孩童的天堂。那时村里村外的河沟,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摸鱼儿,逮青蛙,抓蜻蜓(有红色的,蓝色的,黑色的),还有喜欢玩蚂蟥的……

大家都有留意,如今农村和乡野已经大变。水沟、河渠没有水了,村里的水塘也干涸了,雨季会存些水,但不久就干了。

牛虻即便过五关斩六将,逮住你家的牛,找到塘边的植物,逃过你家的农药,再避开天敌,幼虫也活不成,因为水塘没水。太残忍了。

写在最后

门前草木好,不闻蝉鸣声;水塘依旧在,不闻群蛙声;篱笆爬蔓藤,不见落蜻蜓;夏夜静悄悄,不见萤火虫……

我问侄女:蝉、青蛙、蜻蜓都去了哪儿?

侄女回:都热死了。

牛虻也是夏季活动的昆虫,应该也是热死了。生态和气候的确也是原因。过去的农村一去不返,没了牲畜,牛虻无法生存,无法产卵;水边植物少了,牛虻没地儿产卵;产卵也活不成,因为水塘干了,河沟干了。牛虻之殇,在劫难逃。

农村变化很大,生态不容小视,以前随处可见的植物、小虫和动物都没了,本来越来越安静的农村,现在变得太寂寥。

所幸,燕子年年来我家,夏夜仍有虫浅唱。希望它们将来不会消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